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hx135cb7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灣跑車簡史(2012/2/18新增 NSR150和FZR150 GPS測速)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21#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1-19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SS9:當時"宣稱"有氮氣瓶的後避震器,1990年代後期被一些學生拿去裝上野狼傳奇上用

SS10.jpg (69.05 KB, 下载次数: 72)

SS10.jpg

SS9.jpg (67.85 KB, 下载次数: 67)

SS9.jpg

SS11.jpg (68.77 KB, 下载次数: 57)

SS11.jpg

SS12.jpg (66.62 KB, 下载次数: 64)

SS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1-19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SS16:原廠電池束帶. 工具箱新橡皮蓋. 備用保險絲橡皮盒.該車主費盡心思尋獲

SS15.jpg (61.33 KB, 下载次数: 45)

SS15.jpg

SS14.jpg (57.6 KB, 下载次数: 66)

SS14.jpg

SS13.jpg (67.09 KB, 下载次数: 56)

SS13.jpg

SS16.jpg (58.98 KB, 下载次数: 64)

SS1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1-19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SS18:該車主遠從日本 本田技研買回的中柱插銷..  別小看插銷頭部蝶型的小小差異.這可是關係到車架壽命
=================

我的車上沒有此零件,經過20多年後,此處車架已變形,日本人的細心由此可見

===============================


SS19:以下是光陽原廠的王牌135中柱插銷. 看紅色圈圈部分.注意插銷頭部差異

SS20:全新日本 本田技研工廠購得王牌SS車架.保留殘餘料號標籤爽一下

[ Last edited by hx135cb750 on 2011-1-19 at 20:50 ]

SS18.jpg (50.78 KB, 下载次数: 62)

SS18.jpg

SS17.jpg (65.27 KB, 下载次数: 75)

SS17.jpg

SS19.jpg (49.56 KB, 下载次数: 68)

SS19.jpg

SS20.jpg (61.03 KB, 下载次数: 52)

SS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1-1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SS21:座墊掀開.看不見的小地方也必須採用原廠螺絲.原場全新料件.爽度才會足夠

==========
這位車主應該大我五歲以上,也就是說應該有42歲以上

SS22: 這地方平常難得一見. 只有坐墊和油箱拆下時才能一窺全貌

SS23:車上全部螺絲螺帽完全遵照零件手冊.光陽原廠出品.長度.顏色.尺寸.100%原廠化

SS24:油箱及高級汽油貼紙

==========
太強了,新的原廠油箱我就是買不到

SS21.jpg (70.41 KB, 下载次数: 82)

SS21.jpg

SS24.jpg (72.16 KB, 下载次数: 64)

SS24.jpg

SS23.jpg (63.94 KB, 下载次数: 72)

SS23.jpg

SS22.jpg (67.94 KB, 下载次数: 60)

SS2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1-19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SS25:容易忽略的後土除尾

===========
這東西我也買不到..

ss30:1990年代該車化油器常被偷,改三陽DIO的人最愛用這款化油器
我被偷過一次


SS32:原廠油箱鍍鉻調整鈕

=========
轉到12點鐘方向是正常開
轉到3點鐘方向是關
轉到6點鐘方向是預備油

[ Last edited by hx135cb750 on 2011-1-19 at 21:03 ]

SS32.jpg (49.01 KB, 下载次数: 94)

SS32.jpg

SS25.jpg (60.01 KB, 下载次数: 59)

SS25.jpg

SS30.jpg (67.47 KB, 下载次数: 86)

SS30.jpg

SS26.jpg (63.29 KB, 下载次数: 70)

SS2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1-19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出處
http://tw.myblog.yahoo.com/jw!sY ... 9&l=f&fid=9

腳煞車 ?? 這是啥東東

安全帽 ?? 有賣這種東西嗎 ??

騎乘技巧 : 先正常左腳打1檔.拉高轉速.起步衝刺 .檔檔1萬轉換檔

到第四檔時.雙腳往後合併. 繼續拉高轉速.瞬間半回油.左手往下拉打檔桿至第五檔.立刻油門拉至極限

這樣不必動到離合器就能換檔

六檔比照辦理.....然後到達極速....完美的王牌135騎姿及大師風範

那些毛還沒長齊的年輕人 ...........學著點 !!

註 : 抬腳注意事項.~~絕對不可動到手臂力量.雙手手臂儘量放鬆

需用腹部力量把腿抬至定位

否則下一秒就是摔車.初學者建議先從時速60公里以內練習

練習到抬腿後.車頭仍然直線前進.完全無偏斜

再慢慢加到錶速140公里.或是150公里再抬腿.就算大功告成





附件1和2:當年作者的愛車,台灣改車風氣從1980年代初開始,到1980年代末非常盛行
===============================================
王牌當年新車價新台幣五萬以上,一般上班族要4-6個月薪水才買的起
那些改車的人花的錢更多,那年代的人車貴不在乎,性能才是重點
有這樣的消費者,車廠才有動力推陳出新)




================
當年飆車死的不少

我弟的同事和我高中同學就是騎追風135車禍過世的.

[ Last edited by hx135cb750 on 2011-1-19 at 21:33 ]

1986年屏東佳冬戰備跑道賽況1.jpg (36.94 KB, 下载次数: 104)

1986年屏東佳冬戰備跑道賽況1.jpg

1987_SS2.jpg (35.45 KB, 下载次数: 61)

1987_SS2.jpg

1987_SS1.jpg (48.64 KB, 下载次数: 87)

1987_SS1.jpg

該作者試騎.jpg (32.25 KB, 下载次数: 76)

該作者試騎.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7#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4-19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48樓:

沒想到前輩居然找到這邊來了!

轉載您的文章只是想讓車友看看1980年代的台灣玩車的文化^^



回149樓:

車友要的是什麼車?決定這個市場有多大

當時台灣的車友沒有大排可以騎,只好玩小排量的車,快快還要再快,造就這些跑車的誕生
就算花個6-8個月的薪水也要買來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4-23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貼原文出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 ... A.E7.8E.8B.E7.89.8C

追風135是山葉發動機(YAMAMA)於1986年至1992年期間,在台灣生產及販售的機車。型號分為:RZR、RZX、RZR-C、RZX-C、RZX-T。此外,在馬來西亞,山葉也有販售類似追風的姊妹車種RXZ-135。

YAMAHA追風135車輛資訊
原廠規格
引擎形式 二行程單汽缸舌簧閥引擎。 冷卻方式 自然強制氣冷。
排氣量 約133CC、內徑X行程56*54、壓縮比約7:1。 引擎潤滑 機油幫浦分離式潤滑、混合潤滑。
點火方式 CDI電子點火。 傳動方式 鍊條齒盤傳動。
啟動方式 腳踏起動及推發。 變速方式 左腳6段往復式變速(1踩5勾)。
車身長度 RZR/RZX:1970mm 離合器形式 濕式多片離合器。
車身寬度 RZR/RZX:725mm 車架型式 圓管雙鞍式鐵製車架。
車身高度 RZR:1150mm,RZX:1095mm 前後制動 右手前單碟式油壓煞車,右腳後煞車鼓式腳踏煞車。
車身重量(加滿油) RZX:114kg 前後懸吊 前30mm伸縮望眼鏡式前叉,後搖藍式搖臂雙槍5段可調避震。
車身軸距 1300mm 前後輪框 前18吋2.75-4PR鋁合金輪框,後18吋3.00-4PR鋁合金輪框。
座墊高度 770mm 儀表燈組 12V3.4W*5顆。
汽油箱容量 13公升+預備油2.5公升。 大燈組 12V35W鹵素單燈。
機油箱容量 1200cc+預備油200cc。 方向燈組 12V5W*4顆。
齒輪油箱容量 650cc。 尾燈組 尾燈12V5W,煞車燈12V21W。
電池規格 12V-4AH加水式電池。  

原廠性能
2次減速鍊條比 前後鍊輪24/16 最小迴轉半徑 2,100mm
齒輪比 71/22 爬坡度 25°
齒輪比1速 34/32 最高馬力 22ps/9500rpm
齒輪比2速 29/16 最大扭力 1.5kg/8000rpm
齒輪比3速 26/19 0-400公尺加速 16.5秒
齒輪比4速 24/21 原廠極速 約錶速155KM/h上下
齒輪比5速 23/23  
齒輪比6速 22/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4-23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開發背景(1980年代台灣)
1980年代台灣經濟飛躍成長,原本被當做代步及載貨的摩托車,逐漸延伸出休閒及競技車種。此外,高度就業率也讓許多年輕人擁有穩定的工作及消費能力。 有鑑於此,功學社機車在1980年代初期,自日本YAMAHA引進DT125二行程越野機車,開始在台灣生產及販售。而光陽則於1984年,獲得HONDA母廠授權, 開發出配備本田賽車ATAC閥裝置的王牌HX135二行程街跑機車。

王牌135締造出成功與暢銷,不僅成為當時國產街跑機車的龍頭,更影響到DT125銷路。隔年,光陽進一步對其改款,推出配備鋁合金輪框的王牌HX135RS。 而功學社為了迎頭趕上光陽,並與同是YAMAHA技術支援的萬山機車競爭(當時萬山自日本引進RX125二行程檔車,頗受歡迎)。在參考 當時歐洲及日本yamaha販售的RZ系列街跑及仿賽後,功學社於1985年底宣布,將推出六段往復式變速的街跑機車,名為追風RZX135。

各時期生產款式
功學社時期RZX(1986-1987)
功學社在開發追風時,採用了DT125的變速箱,再裝上RX125汽缸(加大成133cc),車架則修改自日本YAMAHARZ125(改成雙槍避震)。車體外觀方面,混合了當年YAMAHA的RZ、RD車系風格(造型與RZ125S最相近),尾殼部分是功學社自行研發(據說有整流效果)。而為了讓車身穩固,採用RZ250的方型雙搖臂。嚴格來說,追風並非全新設計的車款,而是以既有零件拼裝而成。此外,引擎構造也很簡單,更沒有類似王牌ATAC閥的技術。不過因為了配備YEIS,所以追風在加速與油耗方面,表現得很不錯。

1986年rzx135上市後,因為擁有馬力極大加速快,故障率低又省油等優點,迅速引起國內一陣轟動。此外,保養維修亦十分容易(因為結構簡單)。這些特色,讓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市場佔有率不斷上升,成為1986年度話題性最高的暢銷車款。(當時售價約為新台幣5萬6千元左右)

這個時期的追風為RZX款,採街車式低把手,主要有紅黑白、藍黃白、黑金紅三種塗裝(車架與坐墊均為黑色),輪框為銀色鋁合金材質,碟盤為劃線碟樣式,排氣管則是黑色一體成型。

[ Last edited by hx135cb750 on 2011-4-23 at 15:4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4-23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山葉時期RZR/RZX(1987-1989)
1987年,在YAMAHA母廠介入下,功學社合併營運不佳的萬山機車,改組為台灣山葉機車工業。除了接手原本萬山的銷售業務外,台灣山葉也開始計畫對追風改款。而當時有許多年輕人,為了流行及競速,紛紛幫愛車換裝分離式把手,或是加上賽車整流罩。

1987年中,台灣山葉推出追風仿賽款-RZR135,其參考自日本YAMAHATZR250仿賽的整流罩設計與車殼塗裝,並且配備了分離式把手。追風(RZR)不僅成為台灣第一部國產仿賽機車,其締造的高銷售量,更替台灣山葉賺進了大把鈔票。同時RZX也進行改款,成為YAMAHA GP車隊塗裝的街跑車。而光陽雖然趕緊跟進,於1987年推出改款王牌HX135SS(詳見追風的對手-對決王牌[1])。但是無論在銷售量或評價上,仍舊不及追風。

台灣山葉時期(1987-1989)的追風,型號共分為街車版RZX,以及仿賽版RZR。兩款的差異,僅在於整流罩與把手及照後鏡方面。RZX主要有紅白(車架與坐墊輪框為紅色)、藍白塗裝(車架為藍色,坐墊為黑色,輪框為白色)。RZR也同樣有紅白(車架與坐墊為黑色,輪框為紅色)、藍白塗裝(車架與坐墊為黑色,輪框為白色)。

台灣山葉時期RZR-C/RZX-C、RZX-T(1989-1992)
追風競速及改裝
追風的競速表現
追風車如其名,加速非常輕快!!在原廠車況正常的騎乘狀態下,第三檔錶速便可破100km/h。此外,起步可一路順暢加速至錶速130km左右,尾速極限更達錶速150km以上!但是追風也因為重量過輕,以及車台懸吊剛性不足等缺點,使得騎士在高速行駛時,一不小心便容易釀成事故。

掀起飆車風潮
1980年代起,因應都市計畫的施行,台灣各地新建許多寬廣道路,並且規劃日後用來擴張都市的重劃區。1985年左右,陸續出現許多甫從工廠下班的年輕人, 夜晚在新開筆直的道路上騎快車。這種情況到了周末及暑假,更加肆行。

1986年追風上市後,因為其馬力大、加速快、構造簡單,改裝潛力十分驚人。於是許多年輕人開始騎著追風競速,甚至進行地下賽車。如台北大度路、台中文心路、台南五期重劃區、屏鵝戰備跑道等,都可見其芳蹤。

1987年起,台灣飆車風潮進入白熱化階段,許多追風換上改裝排氣管及加大汽缸,在涼爽的仲夏夜群起狂飆。然而此舉造成不少人在飆車時,速度過快發生意外,又因為沒戴安全帽,導致頭部著地慘死。更發生過有追風閃避不及,失控撞上鐵牛車後起火,騎士當場斃命的悲劇。

除了追風以外,當時也有許多機車活躍於飆車熱潮,如:山葉DT125、光陽王牌HX135、三陽達可達、光陽名流等。而警察也開始把取締飆車,視為每年重大治安任務。

追風改裝
當時改裝追風的方式五花八門,改裝品亦繁。除了配備全段加速管外,還換裝150CC甚至175CC汽缸。有人則把追風改成雙燈造型,或是拆下車頭罩以減輕車重,也有人換上模仿GP賽車的整流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4-23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追風的對手
對決王牌
功學社之所以推出追風,就是要跟王牌一較高下。為了"公平競爭",追風也特意換裝135CC汽缸(不同於日本款RZ125)。此外,功學社替追風刊登的上市廣告,更處處影射光陽王牌(如馬力比較、變速比較、加速比較、油耗比較)。1986年追風問世後,各家機車雜誌如「風火輪」、「摩托車」,也時常拿兩台車相比,分別測試其加速與操縱性能。

事實上最能與追風匹敵的對手,也只有光陽王牌。許多騎乘追風的車主,一旦在路上遇到王牌,便開始相互挑釁。王牌雖然馬力略小(19匹),但憑藉著ATAC及較追風短 小的車身,實力也不容小覷。而追風王牌大對決,更是夜晚飆車的精采戲碼。

不過在加速與極速上,追風仍舊略勝一籌。而王牌HX135RS僅有五段循環變速,也較為遜色。雖然1987年推出的王牌HX135SS,配備了六段往復式變速及瓦斯避震,並改採本田ROTHMANS賽車配色,意圖扳回一城。但性能仍舊無法勝過追風。此外,也因為王牌ATAC閥不甚穩定(利用機械控制閥門),以至於在騎乘上反倒沒有追風順暢。

被NSR150擊敗
為了扭轉被追風稱霸的市場,光陽於1988年底宣布,即將推出一款全新開發,結合本田最先進科技的仿賽機車。1989年,光陽第一代NSR150正式量產販售,引擎號碼為NS150R,售價約新台幣7萬8千元左右。(NSR原是HONDA GP車隊的主力賽車,1986年首先在日本推出市售車款NSR250R-MC16。)

光陽NSR擁有150CC單缸水冷引擎,及六段往復式變速,可爆發出22匹以上的馬力。此外,又配備當年最先進的本田賽車RC閥技術,不僅比王牌的ATAC閥穩定(由電腦控制閥門),在高轉數下更能夠持續再加速。車架方面,NSR採用了方型鋼管環抱式,單槍雙搖臂車架。前後懸吊為31mm前叉、後單槍中置可調避震。煞車系統則是前後單碟式油壓煞車。

相較兩者,光陽NSR可輕易飆上錶速170KM/h,追風僅能到155KM/h左右。而車架懸吊的穩定度,追風亦不如NSR。此外,追風為前碟後鼓煞車,NSR則是前後碟式煞車。總整體來說,追風屬於1980年代的設計,NSR已經把國內機車界帶入了90年代。

於是,不斷有許多追風在路上,被NSR150加速超越。面對這款擁有GP賽車血統的新銳二行程仿賽,追風幾乎處於劣勢。雖然憑藉著較便宜的售價,及優異省油表現,追風銷售量仍舊不差,但是已經失去昔日"國產最速機車"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4-23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追風零件停產及車輛維修
目前除少數與愛將150通用的零件有生產外,大多數已經斷料,維修必須找庫存零件或是從東南亞進口。

停產零組件及替代品

已停產零組件 原製造或代工廠商 目前可替代零組件
火星塞 原NGK製造(BP8ES) 可以同廠牌B8ES火星塞替代
高壓線圈 原TIC代工 可以他廠牌高壓線圈替代
CDI電子點火 原TIC代工 可用馬來西亞RZX135之CDI替代
碼表 原Tatung(大同)代工,共有方型與三環型兩款 可用YAMAHA YBR系列車種碼表替代
化油器 原MIKUNI製造(VM24SS) 可用KEIHIN PE26或四行程化油器替代
離合器片 原YMT(台灣山葉)製造 可用山葉愛將150原廠或FCC改裝離合器片替代
煞車總磅 原YMT製造 可用YAMAHA MAJESITY系列車種原廠總磅替代
煞車卡鉗 原YMT製造 可用YAMAHA MAJESITY系列車種原廠卡鉗替代
方向燈組 原INJEX代工 可用山葉愛將150原廠或YAMAHA他款檔車方向燈替代
尾燈組 原INJEX代工 可用馬來西亞RXZ135舊款尾燈組替代
前後輪框 原YU SHIN代工 可用馬來西亞RXZ135輪框替代

[編輯] 電影中的追風
七匹狼(導演朱延平,1989上映),片中有數輛紅白RZR及RZX,皆由飾演"黑鷹飛車黨"的演員騎乘。
艋舺(導演鈕承澤,2010上映),片中的追風為銀色RZR-C,由飾演混混"和尚"的阮經天駕駛。
[編輯] 追風的相關報導
中時電子報 影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ySh24w1p6A
網友拍製的影片 在那個追風的年代 RZX RZ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HQ_9FcelYs&NR=1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BD%E9%A2%A8135

[ Last edited by hx135cb750 on 2011-4-23 at 16:11 ]

老車展覽會場中的RZR135.jpg (137.81 KB, 下载次数: 73)

老車展覽會場中的RZR135.jpg

RZR135_常見配色1.jpg (68.1 KB, 下载次数: 110)

RZR135_常見配色1.jpg

RZR135.jpg (51.87 KB, 下载次数: 78)

RZR135.jpg

2T檔車2010年10月10日彰化大會師.jpg (322.38 KB, 下载次数: 67)

2T檔車2010年10月10日彰化大會師.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9-2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11-9-28 22:26:
人家台湾几十面前就有平衡轴了哎咱OUT了


不要覺的奇怪,台灣20多歲年輕一代的玩家,很多不知道早在1984年的光陽王牌135就有平衡軸,他們只知道二衝車款很暴力,但是有緣騎到的人不多(連現存數量最多的追風,台北街上一個月看不到20輛).現代人要騎20匹馬力以上的台灣生產的車款,大概要200cc 以上等級的車款才有

所以40多歲的前輩稱 1980年代是性能的時代,實在是不為過

========
1980年代,二衝車改裝常見項目,改加速管(效果差很多),氣缸塘大,汽缸掃氣研磨,發電機減輕,改避震器...換好輪胎,改擾流罩,1990年代甚至加前叉穩定器,加防甩頭

[ Last edited by hx135cb750 on 2012-1-30 at 12:4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9-28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578900518 at 2011-9-28 18:48:
好贴啊,最近入手了马来西亚产的RX-Z,追风的姐妹版,可惜点不然火,不知道是哪的问题,希望广大车友帮忙急救


不然火? 先用新的火花塞看會不會跳火,不會再換高壓線圈,再不行就是發電機或CDI的問題

老二衝車記得要清排氣管積碳,積碳太多的話,高轉速很難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9-29 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铃木-嘉陵 at 2011-9-29 11:20:
好车啊,很怀念80-90年代。很喜欢那些车子。台湾的这些车子我小时候都有看见过啊,我们是福建的,那时候很多人从台湾走私车子过来的。
1988年左右我们这边很多人都骑那种银狼125的车子。
还有1986年,我舅舅买了 ...


YAMAHA RX125和DX100在台灣1980年代初都有生產,RX125是猛車,和SUZUKI 的TR125一樣,都是中轉速動力域商用車,起步不會輸王牌這類的高轉速動力域跑車(我用王牌和TR125飆過) RX125生產期大概只有十年,早期是萬山YAHMAHA生產,以前的資料上說前三年銷量很好,後來是台灣山葉生產,DX100產量不多,1993年我大學同學還騎DX100上學.這兩款在1990年後就很少見了

野狼系列就更神奇了,1970年代以萬用車款上市,滿街跑,到現在變休閒車款還在生產,生產超過30年,說是傳奇還真不為過

CBX 125太子車款,台灣沒生產過,類似的是光陽在1983年生產的"豪爽135" 頂杆機



===============
太子車款,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1-10-21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578900518 at 2011-10-21 14:44:
每次看这帖子脑海里都能依稀形成台湾的摩托车辉煌历史,我的RX-Z曲轴连杆大头滚针坏了,大陆没配件,一代经典就此泯灭,伤心之余更多的是不舍,希望哪天能遇到此车配件以修复,祈祷。。。


曲轴连杆大头滚针坏了? 這個零件(見附件)找不到嗎? 有點不可思議..

活塞大陸有做,在美國有賣 http://www.alibaba.com/product-g ... ton_Kit_RXZ135.html

大陸活塞網址 http://www.chinadaben.com/

SKF 大陸網址 http://www.skf.com/portal/skf/ho ... &newlink=1_18_1

===

[ Last edited by hx135cb750 on 2011-10-21 at 17:2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2-2-18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出處
http://forum.jorsindo.com/viewthread.php?tid=2109094

檔車 表速vsGPS
先聲明  這不是競速文
但我相信大家都有好奇心
之前也有人測出速克達的實際速度
所以想說找一下檔車的
當然不喜歡的 也可以不要看
這些是這幾天
從網路上整理出來的  
也就是 參考參考 不用太認真  
每人騎出來的尾速都不一樣
主要是看快樂指數...
------------------------------------------------------------------

ktr 尾速大約125 GPS118  (這個我相信..酷龍可以參考??)
野狼尾速125! GPS實測 105 (老早就懷疑很快樂)
雲豹150 尾速115 GPS 實測105 (痾 我看開了= =)
雲豹200尾速126 GPS實測120 (好像ktr有得拼)
愛將150 尾速110 GPS實測108 (果然是好車)
fzr 150尾速148 GPS實測120 (fzr有一期二期三期 每一期的表鬆緊度都不一樣 一期的最不快樂 極速約135 二期和三期就很快樂了 有140和150的)

NSR RC全開尾速160 GPS實測153( 太囂張了.. )
NSR sp RC全開尾速188 GPS實測185(這台是???)
Aprilia RS125 解限後 尾速198 GPS實測196(這台車確定是125的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8#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6-7-25 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摩托牛仔 发表于 2016-6-29 12:39
其实FZR150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入门级跑车。虽然动力比起NSR150差太多,甚至根本不是跑车的心脏,但是操控上来 ...

"虽然动力比起NSR150差太多,甚至根本不是跑车的心脏"

台灣機車那時基本上是日本車的授權生產, NSR出來時,雖然動力已經夠水準的,但外觀還是那種瘦小外觀,沒有250跑車的美感
但日本YAMAHA的FZR車系並沒有做到125cc級的,所以只好拿別的引擎改(當年的說法)

此車有一期~三期環保排氣車款,一期的車當時常被抱怨後缸散熱差,所以後來加裝機油冷卻器,即使不是水冷
但車價是當時台灣國產車最貴的一期的車就要8.8萬新台幣(1.76萬RMB),NSR當年也才7.8萬,FZR上一代跑車的RZR也才6.3萬,到三期車已經漲到9.8(1.96萬RMB)
當年會買這車的不是因為它過彎性能好,而是外觀和聲音接近250cc跑車,真的要快的人會買NSR150,畢竟二衝程的爆發力遠遠大於同排氣量四衝程的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9#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6-7-25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huangchienyu 发表于 2016-7-19 14:58
版主不簡單收集各麼多資料我有過VISPA150,AR125,NSR150至今國產車中屬NSR150一代最會跑,極速直逼200,第二代 ...

"版主不簡單收集各麼多資料"

其實這些都是網路上找的資料,再加上當年的記憶,真的要感謝的是那些文章的作者,他們努力的保留台灣的車款和資料

至於上面所提到的車,我現在只有野狼125和王牌135兩款而已,所以這兩款車的狀況我能體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40#
 楼主| 发表于 台湾省 2017-12-28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摩托牛仔 发表于 2016-7-26 10:04
这个FZR150的发动机不就是雅马哈XV125的机器的改进型吗?一直没见过这个车,没听过声音。

如果是曲轴 ...

聲音在這,但要會翻牆
FZR150聲音

2017年電視節目介紹的老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6-9 15: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