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夏季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对加拿大夫妻摩旅世界(续)【转帖】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81#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4-4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非洲
非洲!今天我们要去非洲了!!骑摩托车去哦!!!天哪,我在想这事儿的时候都觉得迷糊,怎么那么不真实呢。但事实是我们离非洲确实只有咫尺之遥,坐渡船穿越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便到了摩洛哥,分分钟的事儿。况且这欧洲的天气实在是太搞扯了,除了非洲也没别地儿可去。
▲在烟雨蒙蒙中经过赫雷斯
卢什、拉哥斯、阿尔加维、葡萄牙,还有阳光,统统消失在我们的后视镜里。中途在赫雷斯住了一宿,天气骤变,第二天醒来已是风雨交加,妮达那辆摩托车的车罩也不知道几时给吹走了。这西班牙南部的风我们早就领教过了,一直缠着我们,上次就把我的车罩卷走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小偷干的呢。
又损失了一件装备,太锤子了!以这种方式欢送我们离开欧洲也太扫兴了吧,要赶我们走明说,何必搞得这么隆重。算你狠,老子们走还不行吗。
▲前往阿尔赫西拉斯这一路上我们都在和狂风搏斗,还看见了这种
玩意儿,说明要么这一带多风,要么是因为知道我们要来临时建的。
直布罗陀这一地区有几个港口都有渡船去摩洛哥,我们之所以选择阿尔赫西拉斯是因为它是最大的一个,经营渡船的公司最多,每隔一小时就有一班,24小时不间断,如此一来基本上就是随到随走,不用等很长时间。
▲排队等候上船。大雨如注,停车场里的积水都能照出车影儿来。
来之前对摩洛哥还真没什么研究,就我了解的那点东西来看,城市里的黄牛党是个大问题。古巴的经历还记忆犹新,我有些害怕在摩洛哥面对同样的事情。不过转念一想,也许古巴已经让我们变得坚强了一点,怎么对付他们,这一次起码在心理上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备,哪曾想摩洛哥的黄牛党已经渗透到了西班牙这边,真是始料未及。
就在快到渡船码头的时候,一个停车场管理员模样的人把我们引到了一块空旷地带,周围一个人都没有,离售票处老远。当时我们的戒备之心完全丧失,好在妮达突然反应过来,在对讲机里大喝一声:“遇到骗子了,快跑!”我赶紧甩了个180°的大转弯,一溜烟跑了,只听得那个假货在后面愤怒地大叫:“回来,快回来!”还回来个铲铲啊,老子们又不是憨包。
躲过一劫,小心翼翼地转了老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警察,他给我们指明了去停车场的正确方向。临了警察还亲切地拉着我们的手说,这些黄牛党天天在这里转悠,专找那些粗枝大叶的游客,把他们引到旅行社那里,旅行社再高价倒卖船票,黄牛党自然也能分一杯羹。这些招式我们早已知晓,不过还是要感谢警察叔叔的善意提醒。
唉,和黄牛党的对抗这就算正式拉开序幕了……
▲不管是雨还是黄牛党都破坏不了我们探索新大陆那份激动而愉快的心情
▲上船
▲等水手来固定摩托车
从阿尔赫西拉斯到摩洛哥这条航线有多家公司在运营,他们的渡船速度也不尽相同,新一点的速度快,半个小时就能到达丹吉尔●麦德。我们到得不是时候,刚好遇上一条老旧的破船,据说横渡这个海峡需要一个半小时。难道是用桨划的?这么环保?
船上这一个半小时其实我们也没闲着,排队给护照盖戳呢。一百多人呢,等盖完戳都快到了,碧波荡漾的快感一点也没有享受到。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难道是看我们闲得慌特意给我们找点乐子?不过也好,至少待会儿下船即可走人,不用再跑去麻烦移民局的官员了。
看来以后得事先多做功课,行事要有安排有计划,不能再这样了,切记!
▲从渡船上一下来就看到了这些阿拉伯文字,一下子便有了来到新大陆的感觉。
加上非洲,我们的车轮已经碾过六大洲了,单单这一趟就有四个洲,太牛掰了!
摩洛哥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阿拉伯语,自然我又成了领头羊,一切需要开口说话才能办理的事情都交由我来搞定。其实本人的法语真的不咋的,说话的腔调别人听不明白,呕心沥血造的句子别人也理解不了,却偏偏要你事事打头阵,很郁闷,还不如干脆一点不懂呢,这样还能躲个清静。
在欧洲转悠了整整八个月,过境事宜早已生疏,闹哄哄的场面已经不大习惯了。摩洛哥海关没人管理停车的事儿,各种车辆停得乱七八糟,到处都是,根本就搞不清楚下一个是谁。办事大厅倒是井然有序,没人推搡,也没人下黑手,大家或坐或站,悠闲自得,等着海关人员叫名字。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排序的,但肯定不是按“先到先得”的原则,因为我比很多人都先拿到临时车辆进口许可证,我们来的时候那些人就已经等候多时了。我猜他们应该是按照个头排序的,也有可能是他们很喜欢我们骑行服的颜色……
▲非洲!非洲?
我们在非洲的第一站是舍夫沙万,在导航上设置好线路后就愉快地出发了,可没走几步便成了无头苍蝇。在欧洲的时候我们给自己定了条规矩——坚决不上收费公路,可眼下天色已晚,要我们在人生地不熟的摩洛哥摸黑找路显然不靠谱,没办法,只能违规了。
在我们的心目中,非洲应该是黄沙漫漫,遍地泥巴小屋,还有围着篝火跳舞的原始人,可一路上并没有看到这些,而是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流水,还有绿油油的庄稼地,一度把我们搞蒙了,误以为自己还在欧洲呢。真是大开眼界,彻底扭转了我们的固有成见。
▲妮达见我要拍被我们糟蹋过的房间,赶忙过去整理。我是个从不弄虚作假的人,偷偷摁下了快门。
摩洛哥的路况还不错,起码我们走的那段收费公路是这样。迷路,加上抗不过饥饿找了个地方吃了个饭,昨天晚上很晚才到舍夫沙万。街上拥挤不堪,过老城区的时候更是寸步难行。我们的大摩托又扎眼,常常遭人围观,心里很是不爽。
这里的老城区有个专门的名字叫“麦地那”,一到晚上便热闹非凡,大量的西方人三五成群到处游荡,其中很多都是那种扎着脏辫、穿着大麻衣服、趿着拖鞋的嬉皮士,看来这里大麻盛行啊。这种情况下谁还敢把车停在大马路上,只好找了个停车场。说老实话,好几个月没交过停车费了,还有点不习惯。
▲摩洛哥是个穆斯林国家,不许卖酒,一般用薄荷茶代之。薄荷茶也叫“柏柏尔人的威士忌”。
昨晚我们到旅馆的时候本来就已经很晚了,刚一进门,老板就问要不要坐下来喝杯茶。我们脑袋上戴着头盔,手里抱着行李,肩上和脖子上也都挂满了东西,这个样子怎么喝,至少也得进房间把东西放了再说吧。老板见我们没反应,又问了一遍,语气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商量的余地。咱们久闯江湖,哪能听不出弦外之音,一边嗯嗯啊啊答应着,一边一屁股坐在接待处的沙发上,把各种包往地上一扔,伸手接过老板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专门炮制的薄荷茶。茶很好喝,香甜可口,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老板似乎很满意,像是我们通过了他的什么考试,作为奖赏,允许我们留在他的旅馆里住两天。看来这薄荷茶还真不能小觑,人家在这个地方可大有来头。
后来我查了一下,原来给第一次登门拜访的客人敬茶是摩洛哥人的习俗,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只是是不是不敬茶就表示非常非常不礼貌呢?是不是不接受主人的敬茶也是非常非常不礼貌呢?我不知道,也懒得去查。
▲吃早饭的时候用相机的自动功能拍摄的,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旅馆里的这些漂亮装饰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准备出门观光去也
▲非洲,我们来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2#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4-1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1日 星期天 蓝色世界
一觉醒来,喇叭里传来一阵阵宣礼声,听起来很遥远,像是来自某个角落,但力道很足,足以传遍整个老城区,不管你身在何处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这声音我熟。我在马来西亚长大,每天电视台都会按时播放,提醒信徒们,该做礼拜了。只是这摩洛哥的宣礼声和我儿时的记忆有些不同,它慢慢地升上去,又慢慢地降下来,像防空警报,又有些像赛车,还有几分像狼叫,颇为单调。可能是觉得周边的环境还不够异国情调吧,想用这宣礼声荡涤我们的灵魂,营造出更多“身在他乡为异客”的气氛。
穆斯林每天要祈祷五次,第一次宣礼是在黎明。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黎明时分正是我美梦泛滥之时,所以我们听到的宣礼肯定不是今天的第一遍。
▲头伸出窗外一瞧,天呐,阳光灿烂!
刚走出旅馆我们就被震撼到了。房子的样式很熟悉,只是全都被涂成了蓝色,与头顶上万里无云的天空融为一体,又感到很陌生。走在窄窄的蓝色街道上左顾右盼,简直是场视觉的饕餮盛宴,如同走进了我们共同的梦境之中。
▲店家正准备开门迎客
这里的商店开门好像开得都很晚,我们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床,又溜溜达达地吃完早餐了,那些店家们才慢腾腾地开始摆摊。这些人基本上都裹在长袍里,连头也不露出来,看到他们我一下子想起了《星球大战》中那些小个子贾瓦人。这部电影就是在离此不远的突尼斯拍的,或许导演乔治●卢卡斯剽窃了人家的服饰设计也不一定。
▲无语
▲市井
▲等待生意上门的店家
长袍是北非柏柏尔人的传统服饰,原本用于遮挡阳光和风沙,如今早已沦落为一种时尚品。我看见那些店家外面虽套着长袍,里面却是西装领带。街上很多本地人也都身穿牛仔裤,脚蹬旅游鞋。
▲这家商店香料的芬芳和肥皂的色彩让妮达欲罢不能
▲这些彩色的粉末是颜料,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外墙。
▲摩洛哥凉茶
妮达就像只蝴蝶,那些色彩缤纷的佐料、肥皂、颜料就像花儿一样吸引着她,满脸的购物欲望一览无余,连我都看出来了,更别说那些精明的店家,惹得人家一见到我们走过来就忙不迭地高声吆喝。
妮达进店满足欲望去了,我无聊之余就和隔壁一个卖画儿的艺术家聊了两句,他立刻热情邀请我进去坐一坐,喝杯薄荷茶。我现在算是弄明白了,这个地方敬茶就相当于握手,“请喝茶”就相当于说“幸会幸会”。我没进去,婉言谢绝了,以免吃人嘴软,到时候不买人家的画都不好意思出来。倒不是说画得不好,人家画得挺好的,把这个城市画得美轮美奂。
我对摩洛哥的销售人员还是有所耳闻的,听说个个都不是善茬,喜欢死缠烂打。今日一见,似乎并非如此,店家们看起来挺悠闲,一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模样。虽有几个招呼我们进店瞧瞧,我们只要摇摇头,微笑着说声:“不用,谢谢。”,他们也会报之一笑,目送你离开,让你感觉很舒服。也许该把古巴留给我们的防备之心卸掉了。
▲一个本地顾客在仔细挑选佐料
▲终于熬到了午饭时间,终于可以享受传说中的摩洛哥美食了。
▲塔吉锅
妮达点了北非小米,她是北非小米的死忠粉;我点了塔吉锅,这个东西可是摩洛哥的国菜。塔吉锅是一道炖菜,里面可以放各种你喜欢的东西,什么鸡肉、牛肉、羊肉都可以。调味儿的佐料全都是摩洛哥特产,至于这些佐料怎么配比,各个地方、各个餐馆都不一样。塔吉锅的材质为粘土,也就是砂锅,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盖子,圆锥形的,可以将蒸汽冷凝后滴回锅里,炖很长时间也不必担心烧干,听说这个东西在缺水地区广受欢迎。
真正的塔吉锅必需用砂锅,而且得一份份的文火慢炖方为上品。据说在旅游区为了多赚点钱,大多数奸商都是用大锅炖,然后再用塔吉锅盛上来。这还哪里称得上塔吉锅,纯粹是越南河粉嘛。也许我就遇到了奸商,吃了后感觉没有传说中那么美味,看来还得继续到其他地方品尝才能最终定论。
▲从吃饭的餐馆看到的老城区中心广场
▲这是中心广场上的古城堡,叫卡斯巴,红褐色的,在一片蓝色之中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卡斯巴是摩洛哥的!
我们在蓝色的海洋里徜徉了半天,眼睛累得慌,打算躲进这座红褐色的城堡里歇会儿。卡斯巴建于15世纪,是个军事堡垒,专门用来保护高官的,城破之时他们还可以躲到里头苟延残喘。现在是个博物馆。
▲卡斯巴内部
▲1920年代,摩洛哥抵抗组织领导人曾被西班牙人关在这里。
▲又回到了蓝色和长袍的世界
这些房子为什么刷成蓝色,我也曾问过几个人,说法不一。和我聊过天的那个画家的说法是,白色比蓝色更容易反射太阳光,刺眼。网上的说法是,自公元15世纪犹太难民迁居于此之后就开始用蓝色涂料刷墙了,应该是他们的信仰所致。蓝色代表天空,上帝居住的地方,他们渴望得到神的庇护。
不管怎么说吧,这是一场视觉盛宴,是摄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地方。我拍了500多张照片,写这篇游记费老大劲了,单是筛选照片就花了不少时间。
▲这里是猫的天下
城里到处都有野猫在游荡,却看不到野狗,怪得很。晚上听不到狗叫,街上也看不到成群的野狗追逐打闹,餐馆里吃饭的时候也没有狗像个乞丐一样在旁边守着,口水长流,只有猫在门前打理自己的皮毛,对盯着她看的过往行人怒目而视,像是在说:“看个锤子啊看!”。我猜这座城市的近代史上猫狗之间肯定有过一场血战,狗虽然五大三粗,但他们笨啊,不像猫那样奸诈狡猾,结果狗们全都被逐出城外,别地儿讨生活去了。
这座城市为什么只有猫?以上是唯一貌似有说服力的解释,现在我把它放到了网上,无数次引用之后便成了铁定的事实。
▲连衣服都是蓝色的
▲看门狗变成了看门猫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摩洛哥的日子过得相当甜蜜。
每次从停车场经过,看门的那个老头都会过来和我们打招呼,让我们放心,在他的严密看守下,我们的摩托车安然无恙。一个特好特好的好人,一脸慈祥,像父亲一样。我们顺便还跟他学了几句阿拉伯语,比较简单的那种,都是些平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如“谢谢”“你好”之类。
▲无题
▲穿着柏柏尔人传统服饰的摩洛哥游客,不过我觉得那顶帽子应该是男人戴的。
▲摩洛哥游客很爱穿柏柏尔人的衣服
摩洛哥北部这些城市,除了老城区以外都已经相当现代化了,对于我们这样的摩旅人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反正我希望在摩洛哥别的地方还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我和上图中那些游客聊过天,得知他们都来自大城市卡萨布兰卡,他们居然也和我们这些外国人一样,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这么着迷,可见本土文化正在这个国家消失。
▲真正的柏柏尔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3#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4-11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哥@ 发表于 2019-4-10 09:03
楼主去那里了? 回来更新。

楼主耍到没空。那我就再看一遍。

哪有耍,真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4#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4-1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不同的世界
从舍夫沙万身上我们看到了摩洛哥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是抱着乐观的心态离开舍夫沙万的,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幻想,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不过很快就被浇了一桶冷水。
从舍夫沙万到福兹骑了三个小时,一路上除了绿油油的庄稼地和时不时冒出个小镇之外,实在是乏善可陈。我们在网上定了个民宿,是那种摩洛哥特有的四合院改造的,叫riad。这种民宿通常都在迷宫一样的老城区,要想找到它们非常困难,为此我从网上收集了所有能找到的地图和导航坐标。有备无患嘛。
刚到福兹郊区,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就过来和我搭讪。我本是个很友善的人,尤其对骑士更是如此,只是对摩洛哥大城市那些拉客者的鸟事了解得多了难免就心存戒备。此人先东拉西扯聊了几句,很快就转移了话题,开始打听有没有找到住的地方。哇塞,这些拉客的人真是卖力,跑这么远来找业务,要知道这里离老城区还有五公里之遥呢。
我明确告诉他已经预定了住宿的地方,他立马问在哪儿。我怎么可能告诉他,赶紧一拧油门,溜了。很快我就发现那个人一直跟着我们在车流中穿梭。他想干嘛?跟在我们屁股后头能捡到钱咋的?实在是让人困惑。老有人跟着总觉得如芒在背,我就用对讲机告诉妮达靠边停车,我要让这人滚蛋。刚一停下,此人便屁颠屁颠地靠过来,还没等他开口套瓷儿,我立刻下了逐客令,并且死死地盯着他,足足有一分多钟他才走了。
别以为人家就此败下阵来,人家只是换了个跟踪方式——跑前面去了,我们快他就快,我们慢他就慢,像张狗皮膏药。看来此人非要搞清楚我们的住处不可,其决绝之心苍天可见,别说我一人之力,就是十头牛也奈何不得。没时间和他缠斗了,跟着就跟着吧,我已经尽力了,还能咋地,只是不知道他这么执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按照地图加导航的指引,我们到了老城区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停车场里有很多摩的停在那里,专等那些在老城区里转晕了的人。我四面瞧了瞧,没看到定的那家民宿,只好走到一个摩的司机跟前问路。他没告诉我怎么走,只是让我上他的车,要带我去。我断然拒绝。从地图上看,民宿就在附近,应该抬腿就到了,哪里还需要坐车。妮达从对讲机里听到了我们在那里扯皮,肝火有点旺:“你问个屁啊,人家只冲着你的钱,看不出来吗?简直在浪费时间。”
不说就算了,我们自己去找。进巷子找了家民宿,敲门一问,居然隔壁就是。其实我们在后门转了老半天了,也没看见个招牌或者路牌啥的,怎么这么烦人呢。
老板出来把我们领进停车场,又帮着搬行李。刚进院子,头盔都还没来得及摘呢,他便迫不及待地说:“欢迎光临!来点薄荷茶吧?”必须来点,这事儿我有经验。
▲这个老城区简直就是个迷宫,像这样弄块路牌不就好找了。
我们进房间刚放下东西,老板就跑来说有人找我们。奇了怪了,没人知道我们住这里啊。出去一看,原来是个导游,想带领我们游览这个古城。我们回绝了他。他没有气馁,继续向我们推销,说福兹这个城市的路之复杂在摩洛哥是数一数二的,没有他的指引我们将寸步难行。我们自然不信,况且导游太贵,我们也消受不起。他很执着,再三劝说,见我们立场坚定,没有丝毫妥协之意,只好两手空空失望而去。
老板躲在旁边偷听,等那个导游走后就来问我们是否认识他。我们摇摇头。老板说:“你们是从后门进来的,但那个人是从前门来的,说是两个骑摩托车的加拿大人让他来的,还给我描述了一番你们的情况,很吻合,于是我就信了,把他放了进来。”
哦,我知道那个骑着摩托车拉客的人为什么一直跟踪我们到这里了,他肯定也拿了导游们的钱,得给他们提供信息,比如新来的游客什么时候到的,长什么样子,骑的或者开的什么车等等之类,那些导游得到这些信息之后才能混进游客住的地方。幸亏当初跟我闲扯的时候没把我们的名字告诉他,要不然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老板发现自己上了当,气得翻白眼。我估摸着他也应该有自己的导游,被别人抢了先,他的回扣自然也就灰飞烟灭了,能不气么。
还没出门我就已经开始讨厌这座城市了。那晚我和妮达紧紧搂在一起,唉声叹气,像霜打的茄子。之前在古巴早已见识过这种事儿了,我们找不到对付它的好办法,只能整天躲在屋子里不敢出门,难道在摩洛哥还得这样吗?
“吉恩,妮达,振作起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去看看吧,去吧!”我们只能这样勉励自己,给自己打气,调整心态,拿出勇气,跟他们拼了。不过我隐约觉得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为自己打气。
▲第二天早上我们享受了一顿摩洛哥人天天吃的早餐,富含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催肥。
我们住的这个民宿还不错,很漂亮,关键是清静,昨天一路上被那些拉客的人围殴,耳朵都吵聋了,能有这么一个清静之地实属不易。今天要去老城区游览了,但愿那些无孔不入的圣斗士能放过我们。
好了,抱怨了这么多想必你们都听烦了,下面就请大家看照片,照片还是很有意思的。
▲老城区有各种大门,这是其中一个。
老城区基本上都用高墙围着,所以建有很多大门,每一道门都装饰得花里胡哨。这些大门成了老城区的主要看点,游客很喜欢聚集在这里拍照,道道门都不愿放过。我对这些门没什么兴趣,倒是这些东西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
▲偷拍的时候这只鸡突然醒了,脖子伸得老长,想挨刀吗?
▲福兹号称“陶瓷之都”,舍夫沙万稍稍有点区别,叫作“坛坛罐罐之都”。
▲咱们看看就算了,千万别冲动啊,妮达大人。
▲伊斯兰教中戴面纱是为了礼貌,也是一种谦虚的表现,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摩洛哥的妇女,有些很传统,穿着罩袍,从头到脚盖得严严实实,不过年轻一点的大都只戴个头巾,甚至有少数连头巾都不戴,光着头满大街转悠,可见这里还是比较宽容的。
▲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大门外走过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
老城区的街道没有路牌,很窄,也没个规划,横七竖八的。街边挤满了各种摊位,小贩们高声吆喝,热盼着我们能过去看上一眼。偶尔也会有导游问我们要不要服务。当然不要,他们不过是指指路而已,根本不会讲解,却问你要很多钱。况且我早已准备了秘密武器,就是我的摩托车导航。昨天晚上我就把要去的地方全都规划好了,今早出发时把它往兜里一装,随时可以掏出来看看,俨然是个默默无语的优良导游。
▲这是一个位于老城区正中心的伊斯兰学校,同时也是个清真寺。
▲这可不是摩尔人的镶嵌工艺,这是种叫Zellige的瓷砖,在这里很常见。
▲森严的清真寺里摆着一双时尚的休闲鞋
清真寺里凡是铺着地毯的地方都属于做礼拜的区域,非穆斯林者不让进,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之心,想方设法也要溜进去看一眼。
▲和舍夫沙万一样,福兹的老城区也成了喵星人的天下,根本看不到狗狗的踪影。
▲在拥挤的菜市场遇见熟人匆匆打个招呼
老城区里基本上都是富丽堂皇的商店,不过这高墙之内也有人居住,所以也有露天市场。这些市场分工明确,有的专卖吃的,有的专卖穿的,也有专卖瓷器和灯具的。
▲这个店里的真皮拖鞋差点让妮达沦陷了
▲这是我意外拍到的一个镜头,差点把它给删了,幸亏仔细看了一眼……
▲一位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传统穆斯林妇女从五彩缤纷的布料前匆匆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5#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4-19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福兹的鸽子屎
继续说在福兹观光的事儿,我尽量少嘚啵,多来点照片。
▲在摩洛哥,家家户户的门全都是这个样儿,好华丽。
▲这只猫在一个肉摊外讨吃的。猫不像狗那样叽叽咕咕地叫,它就这么死盯着你,直到你注意到它为止。
▲又看到地毯了,说明这是个清真寺,好想溜进去瞅一眼。
▲女人不能和男人一起做礼拜,她们有专门的区域。
来摩洛哥这几天,我们发现男女授受不亲在这里还是很明显的,连小男孩和小女孩都不能在一起玩。这个国家还算是温和的,没有那么极端,不过对女人还是很苛刻,除了自己家人和自己丈夫,不得和其他男人接触,否则就是伤风败俗,招到唾弃。
▲我又从相机中发现一张巧夺天工的照片,看看这模糊得多自然,我发誓,绝对没有P过。
这头驴好厉害,在这么噪杂的环境里,它居然还能镇定自若地闲庭信步。
见我跟在那头驴的屁股后面拍照,路人纷纷觉得好笑,不明白这个瓜娃子怎么会对一头驮货的笨家伙感兴趣。老城区人非常多,有远道而来的游客,有出来买东西的当地人,有招揽顾客的商家,还有四处游荡寻找猎物的骗子,挤得水泄不通,这还是旅游淡季的周末呢,要是旺季还怎么得了。
▲在摩洛哥怎么讨价还价还不够精通,得跟人家多学习学习。
▲这位匠人雕刻的图案十分复杂,而且不用样板,全凭记忆。
▲娴熟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成品
▲皮革厂也是我们想看的地方
有很多在街上到处乱窜的“导游”想带我们去看福兹那些著名的皮革厂。其实根本用不着他们带路,隔着两三里路就能闻到味儿,只要跟着味儿就能找到。皮革厂就在皮具店后面,皮具店天台就是观景台,站在上面就能看到工人们在巨大的染缸里辛勤劳作。那些大染缸远看就像墨水瓶,当然里面并非装的墨水,而是天然染料,另外还得加入鸽子屎和牛尿。
参观皮革厂本来不强制收费,给不给钱全凭自愿,不过在他们的谆谆诱导之下,最后我们每人还是捐献了10迪拉姆,相当于1欧元。我想应该是那根薄荷枝的费用,这里的味儿实在是太冲了,进去参观之前会给每人发一小枝薄荷,放在鼻子下面可以减少呕吐的几率。其实不用薄荷叶我也能够忍受,不过现在是冬天,要是到了五黄六月那就难说了。
▲皮子必须要和鸽子屎亲密接触,马虎不得。
▲想知道这种黄色的皮子是拿什么染的吗?算了,你还是不知道为好,免得影响食欲。
▲这个工人在用小刀刮去皮子上的肉和毛
▲走出皮革厂,路过佐料摊,我们拼命吸气,想把鸽子屎的味儿从肺里彻底排出去。
▲准备离开福兹,这天气像是要坏菜。
▲没想到跑到非洲还是没能逃脱雨的纠缠
▲既然逃不掉就只能安然接受
▲在老城区一道大门前最后再留个影
我们带着几分失望的心情离开了福兹,那些死皮赖脸的各种混混儿搞得人痛苦不堪,要命的是天又开始下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6#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4-2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梅克内斯之行
离开福兹那天下雨了,由于到梅克内斯相距仅60公里,骑车过去只需要大约一个小时就够了,所以我们就一直等,想等到雨停了再走,结果等到下午依然没有停的意思,万般无奈,只好冒着滂沱大雨出发。摩洛哥北部的风景平淡无奇,一路上无聊至极,一直到看见梅克内斯老城区围墙才感觉稍微有了点点意思。
▲这个古城的一大特色就是这些高大的围墙,不是说有九扇宏伟的大门么,躲在哪儿呢?
我们定的民宿在古城里面,这座古城又不许机动车进入,只好把车停在城墙外的马路上。妮达留在外面看车,我拿着导航进去找。本人早有准备,事先已从网上下载了地图。从地图上看,应该只有500米的样子,结果走了半天,跟着导航钻进了一条死胡同,走到头了才找到那家民宿。买噶的,这么隐蔽,要是没地图根本找不到。其间有几个人说带我去,给几个小钱就行。我没理他们,咱有高科技设备,不需要花那些个冤枉钱。
敲门,出来一位十分面善的人。他说他叫拉希德,见我淋得像个落汤鸡,立马热情邀我进去避雨,喝薄荷茶。我说茶待会儿再喝,先放在炉子上热着,我们还要搬行李、找地方停车呢。
▲车只能停在古城外边,请了个喵星人照管,居然在工作时间打瞌睡,被抓了个正着。
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要想住在摩洛哥这些不许车辆进入的古城里,你得跑三趟。第一趟——拿着导航满世界找住的地方,还得忍受那些“导游”的死缠烂打。第二趟——将80斤重的行李挂满全身,呼哧呼哧地搬到住的地方去。第三趟——骑着摩托找停车场,然后再走回去。这三趟下来累球死个人儿。老板,薄荷茶准备好了没有啊!
▲看看,我们住的地方就藏在这么深的死胡同里,要是没地图找得到才怪呢。
为了慰藉我们那两颗受伤的心灵,我们决定在这里住它几个晚上,缓解压力。我们的旅行节奏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我们一直在努力把持着那个度。说实话,很难把握,出来这么久了,这个度一直都把握不准。
▲家一样的感觉
▲这个民宿是幢三层小楼,我在楼下写游记,妮达则在阳台上闲逛。
▲妮达好辛苦,一边吃早饭,一边还得给我写的游记把关。
民宿供应的早餐基本上都是些面包片、薄饼、糕点、果酱之类,富含碳水化合物,严重缺乏蛋白质,幸亏妮达从欧洲偷偷走私过来些花生酱,要不然我们会严重营养失调。
▲我们曾全身挂满行李走过这个广场
在拉丁美洲过境的时候,只要看看有多少代办围着你,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个地方办理过境手续麻不麻烦。同样,在摩洛哥这些老城区玩的时候,只要看看有多少“导游”围着你就知道这个地方大不大、复不复杂。我们多次到摩托车那里搬行李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导游”没有福兹那么多,显然这个古城应该不大,肯定也不会像个迷魂阵一样把人绕晕。来来去去地搬行李虽然很累,不过也得了个好处,和那些“导游”混了个脸熟,后来出门大部分“导游”就不再来烦我们了。请注意,我说的是大部分。
▲露天菜市场
▲好多塔吉锅
妮达喜欢逛那些卖漂亮围巾和衣服的商店,都是些迎合西方游客口味的东西,我没什么兴趣,整天和当地人混在一起逛菜市场,拍了很多照片。我的相机好久没这么辛苦过了,上次还是在重返危地马拉的时候。在摩洛哥这段时间拍的照片太多了,每次写游记都要花去我不少时间。
▲这是梅克内斯最为精美的大门之一
▲又是门,叫什么风门,好像是。
▲穆莱●伊斯梅尔陵墓
这里是穆莱●伊斯梅尔最后的归宿。他也是个残酷而偏执的苏丹,凡是反对他的人没一个是寿终正寝的。他还劳民伤财,为自己建了大量歌功颂德的丰碑,供其享乐的豪华宫殿。哇塞,做苏丹好安逸哦!
▲陵墓中这些精美的瓷砖和浮雕里浸透着多少奴隶和囚犯的血泪
▲陵墓中有个清真寺,不是穆斯林的人也可以进去,不过得脱鞋。感谢王母娘娘,终于有这样的机会了。
▲我的个天,好华丽的墓道呀呀呀!
▲大姐,这个东西叫壁龛,神仙住的地方,你何德何能。
▲陵墓中这个豪华的瓷砖作品成功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
▲又是古城
自从来摩洛哥后,天天看古城,其实这个国家除了拥挤的菜市场和烦人的“导游”外,还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东西。我们决定离开梅克内斯之后尽量多骑车,少去古城寻幽探访。
▲搞不太清楚这位大姐在干嘛,她那件衣服的颜色倒是很配。
▲精心打扮的马儿正等着游客花钱雇它广场一圈游
▲梅克内斯人的日常生活
▲古城城墙上的城垛
▲城墙外的墓地
▲妮达还是没能抵抗住诱惑,买了这么个玩意儿。
这种是摩洛哥妇女包头巾的方法,是我们住的那个民宿里一个好事儿的女人教她的。
每到一个地方,妮达都会想方设法和当地人接触,尽量多了解他们的文化,这也是我特别钦佩她的地方。这不,我们在民宿里没住两天,她就和老板拉希德打得火热,从他那里打听到了摩洛哥各个地方的情况。离开梅克内斯之后,我们打算横穿阿特拉斯山脉,去摩洛哥南部溜达溜达。拉希德说,他上周末刚才伊夫兰回来,那里还是白雪茫茫呢。伊夫兰距梅克内斯约一小时车程,是我们南下的必经之地,照此说来,这个时节翻山会不会太早了些?
▲到餐馆吃饭还是一杯薄荷茶
我们决定去一个大家都觉得很好吃的餐馆搓一顿。按照地址寻到了一看,不像是家餐馆,倒像是民宅,虽然门边挂着一块手写的小牌子,还是不敢确定。我们敲了敲门,以防私闯民宅。出来一人,带着我们走过客厅,又走过厨房,最后才到了一个有着几分餐厅模样的地方。
▲等啊等,等到肚子都饿扁了才吃到饭。
来之前就听说这家餐馆出菜非常慢,果不其然。和中美洲很多餐馆一样,为了省钱,他们从来不提前准备食材,要等客人点了之后才忙天火地跑到菜市场去买,能不慢么。那些吃过亏的人都是提前打电话预定。
▲妮达又要了她钟爱的阿拉伯小米;我要了份鸡肉饼,叫 Pastilla,皮儿是用杏仁粉做的。
▲把摩托车搬到广场上又开始捆绑行李,人世间最无聊之事莫过于此。
在梅克内斯过了几天悠闲日子后终于想通了,我们再不能在摩洛哥北部这些古城里晃荡了,我们要跨上摩托去自由翱翔。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7#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4-2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8日 星期天 雪的问题
我们决定不顾拉希德下雪的警告,南下翻越中阿特拉斯山脉。自进入摩洛哥以来,走过的地方都平淡无奇,还没有体验过这个国家真正有意思的地理环境。希望一切顺利。
▲今天的骑行正式开始
▲刚出梅克内斯南门我们就走不动道了,西面辽阔的群山实在是太壮美了。
▲来这里一睹风采的并非只有我们,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
▲摩洛哥的摩友也停下来和我们一起欣赏风景
这两口子骑着一辆摩洛哥式的旅行车慢慢停下来,朝我们微笑着点点头。我立刻被他们油箱上的商标吸引住了——“蝙蝠侠摩托”,这个牌子好霸道。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发现不仅仅油箱贴被换掉了,连引擎盖上的商标都被改了,刻成了“蝙蝠侠”。我很想搞清楚为什么叫“蝙蝠侠摩托”,可惜他们不会法语,深以为憾。
后来查了一下,发现我一开始就错了,摩洛哥的官方语言不是阿拉伯语和法语,而是现代标准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由于法语主要是那些官人和商人在用,所以大家都认为那是一种高档语言,也就渐渐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第二语言,其实绝大部分人根本不会说。
语言不通没关系,我们有比手画脚这一国际通用语言,同样可以向摩友传达出“一路平安”这样的美好祝福。只是他们的摩托车究竟是什么牌子,我到现在仍然没搞明白。
▲途中和当地人一起吃午饭,这炸鸡让我们仿佛回到了拉丁美洲。
在摩洛哥,除了古城之外,其他地方是没有那些拉客的人、假导游的。吃午饭的时候,也有几个人停下来看我们的摩托车,其中有两个还大着胆子过来问我们来自哪里什么的,不过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没有恶意,只是好奇而已。在福兹和梅克内斯建立起来的精神防线开始崩塌,我们将在摩洛哥感受到更多的轻松自如。
▲随着山势的增高,身边开始出现银装素裹的雪松。
在摩洛哥的地面上能看到雪堪称奇观,只是这并非我们千里迢迢赶来非洲的初衷。摩洛哥一共有三条阿特拉斯山脉,中阿特拉斯山脉是最北的一条,其海拔超过3300米。我们虽然还远远没到达这个高度,不过地上的雪已经很厚了,而且随着山势的增高,雪也越来越厚。
尽管公路一直盘旋在阿兹鲁雪松林边缘,但它的美景我们仍然可以充分领略到。这是个广受欢迎的旅游景点,那些高达60米的雪松已经在这里隐居了四百年之久。
走着走着,突然看见路边停满了小车,中间只留了一条小缝,车流缓慢。这些车停在这里干嘛?我们很好奇,也把摩托车停在路边,走进雪松林里探个究竟。
▲猴子!
这些猴子叫作巴巴里猕猴,它们的祖先来自于巴巴里海岸,它们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现广泛分布于北非一带。它们在雪松上跑来跑去,观察着下面聚集的人群。拍照的它们没兴趣,要是有人上供水果,便兴高采烈地冲下来,一把抓过去美美地享受。我不知道它们是否把人类当成了朋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们早已习惯了人类的存在。
▲为了吸引它的注意力,拍到一张好照片,我在那里学它们的动作抓耳挠腮折腾了好一阵子。
离开雪松林,骑上摩托继续往山上爬。越往上爬路边的雪堆得越厚,有时候甚至高过了我们的头盔。摩洛哥政府很卖力气,经常派人清理路上的积雪,即便这样,要是遇到一场暴风雪依然会好长时间通不了车。
▲我滴个亲娘呀,太牛掰了,不停下来拍张照说不过去。
▲拍拍拍,根本停不下来。
▲对摩洛哥人来说这里肯定是仙境
▲这也是摩洛哥人的风俗习惯?好特别。
我们发现从身边经过的好多车子都忘了把挡风玻璃上的雪清理干净,也许是这里很少下雪,他们还不大习惯,等爬到垭口才明白人家是故意的。来这里游玩的摩洛哥人到了垭口都会在副驾驶一侧前的引擎盖上堆个雪人,这是件大事,人人都得做。我们在上来的路上碰到他们的时候雪人已经化了,看不出原来的样子,还以为人家像某些加拿大人一样——懒。我可没乱说,有些加拿大人就是没公德,车上的雪堆得像棉被一样厚也不打扫一下就直接开车上路,破碎的雪块满天飞,砸到后面车的挡风玻璃上,整得人家路都看不见。有些倒霉蛋被警察抓到了只能破财消灾,有些幸运儿逃过一劫却不思悔改仍然接着干。
▲垭口这里的公路已经变成了停车场
一路上,只要遇到勉强能滑雪的那种山坡就有出租滑雪板的商铺。其实伊夫兰附近有个正规的滑雪场,但这些野滑雪场的生意似乎更红火,毕竟在这里要想滑雪全靠两条腿爬上去,不需要交缆车费,自然会便宜不少。
▲好多狗,肯定是被恶猫从城市里赶出来的那些倒霉鬼流落到了这里。
▲“嗨,妮达,这是我送你的礼物。”
▲随着海拔渐渐降低,雪也慢慢消失了。
▲一条小溪从身边欢快地跑过,这里实在是太美了,震惊中……
▲海拔又开始升高了,厚厚的白雪再次回到我们身边。
今天骑得太爽了!我们到米德勒特就歇下了,总共只走了200公里,没敢冒险继续前进。虽然只有区区200公里,可这一路上的美景却让我们饱足了眼福。
▲这是我们预定的民宿,翻越中阿特拉斯山脉的旅行者大都选择在这里歇脚。
▲这家民宿提供的早餐除了甜点和果酱之外,多了一种同样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东西——枣子。
走出古城,摆脱了大城市里那些恼人的“皮条客”们的纠缠,徜徉在名山大川之间,顿觉神清气爽,乐趣无限。前面的美景在招手,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8#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5-2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撒哈拉沙漠
现在已经到了中阿特拉斯山脉的另一侧,我们将继续向南奋勇前进。从上面那张卫星地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和摩洛哥北部截然不同的世界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米德勒特出发
上图中那种老式奔驰在摩洛哥的公路上到处都是。要是米黄色的话,大都是出租车。
早饭后不久,天上的云就渐渐散开了,看来是个骑车的日子,只是气温仍然很低,我们把衣服全都翻出来穿上才能抵抗得住扑面而来的凉风。
▲这些白鹳居然在房顶上建了这么大一个安乐窝,太牛掰了,不停下来看看都算是你的损失。
▲献爱心
就在我们停下来看鸟窝的时候,这个小家伙跑过来和我唧唧歪歪说了一大堆,也不知道说的是阿拉伯语还是柏柏尔语,反正是没听明白,不过大致意思还是很清楚的,要东西。一开始我以为他要钱,整了半天才搞清楚他想要支笔。要笔啊,那没问题。我用对讲机和妮达一说,她立刻便从油箱包里掏出了一支。妮达那个油箱包简直就是个百宝箱,什么贝壳、硬币、树叶、笔,甚至狗狗,应有尽有。
▲回过头来说说鸟事儿
你也许还不知道吧,白鹳可是摩洛哥的国鸟。它们的窝无处不在,烟冲、房顶、大树、电线杆,哪里都能看见。不像西方,这些鸟窝在这里广受欢迎,因为白鹳是摩洛哥人的吉祥物、财神爷。他们说,白鹳在休息的时候很像一个正在祈祷的人,柏柏尔人深信,是他们的虔诚感召了白鹳。他们还说,千万不要惊扰这些鸟,否则判刑三个月。我说,咱们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又走不动道了
▲在摩洛哥的地盘上,我的坐骑显得神采奕奕。
▲一群嬉皮士在这里装逼
无意中听到这群人高谈阔论,得知他们是来自西班牙的嬉皮士。这些装逼一族就喜欢这样,裹着不知从哪里淘来的长袍,蹲在古城墙上打坐,面对空旷的山谷冥想,一副要透彻人生的样子。可惜坚持不了几分钟便溜进打扮得很嬉皮士的车里,一溜烟跑了,急急忙忙冲向下一个地方继续装。
▲爬山玩儿,主要是想离那群人远点。
▲这里好啊,山谷中的小村庄尽收眼底。
听得妮达讲,她小时候很喜欢波兰作家显克维奇创作的《横越撒哈拉》。讲的是两个小孩遭绑架,为了逃命,不得已穿越撒哈拉沙漠的故事。自打妮达看了这本书之后就着迷了,整天想着来非洲。而今终于来了,但摩洛哥北部的景象并不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让妮达颇为失望。翻越阿特拉斯山脉以后就完全不同了,一切都显现出沙漠的色彩,甚至连房子都是用沙子建的,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分不清彼此。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的非洲,这才是我们从欧洲跨海而来想要看到的非洲。
▲站在这么高的地方往下看,我感到脚趾头一阵阵的刺痛。
▲这些残垣断壁和周围荒凉的气氛很配哦
▲回到路上准备继续前行
▲一路上所见的小镇都是这样,与土地融为一体。
▲路再次把我们带入大山里
▲沿着济兹河翻山越岭
我们熬到里萨尼才吃的午饭。吃完饭去加油,没加到,已经不是首次出现这种情况了。我们一般在傍晚停车之前要把油箱加满,可本地加油站好像总是缺油。像壳牌这样的跨国公司加油站倒是有油,可不好找啊。我也不知道这些本地加油站怎么老是没油,难道他们每次只存储一天的油量不成?
▲里萨尼的大门
我不大喜欢领骑,喜欢跟在妮达后面。一则我喜欢一边骑行一边给妮达拍照,我觉得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更有趣味;二则在后面的话妮达就能一直在我的视线之内,免得老是看后视镜。
事实上我们常常是交替领骑。有一回轮到我领骑,走了一段又看了一眼后视镜,这次没看见妮达,我的心脏都差点蹦出来了。每次妮达要减速或者要停车都会事先用对讲机告诉我。我拼命地按对讲机,能听到哔哔哔的声音,说明我们俩的对讲机没有断开。我开始大声喊她,可没有任何回应。
我把车停到路边等。隔了五秒钟我又喊了一次,还是没有任何回应。十秒钟过去了,照理说她应该赶上我了,可仍旧踪迹全无。我的心砰砰砰地跳起来,满脑子都是各种灾难片。不应该呀,我们走的这条路笔直笔直的,就算有点横风也无大碍啊,比这大得多的横风都见识过了,阴沟里还能翻船不成。莫不是突遇大风给刮到沟里去了吧?
我赶紧调头去找她。走了大概一公里,远远地看见她的摩托车停在路边,没倒,我的心腾一下落回肚子里。就是没看见人。我骑到她的摩托车后面停下,发现她正在沟里专心致志找什么东西,根本没注意到我的到来。用对讲机喊她也没反应,走到面前才抬起头来,指着头盔上安装对讲机的地方,居然是空的。她的对讲机掉了,正在路边找呢。
刚才的庆幸慢慢变成了烦恼。又丢了一件装备,我们身上的东西都快丢完了,太锤子了!妮达说她从后视镜里看见对讲机弹到沟里去了,就在她现在找的这个位置。我俩在那里爬上爬下,爬了十几分钟,一无所获。
先人板板哟,简直受够了,不球找了好不好,大不了以后在路上就当哑巴。我得承认,在我们所有的装备中,对讲机是最为重要的一件,没有它会闷死人的。更锤子的是,明明耳机里听得见嘶嘶嘶的声音就是找不着,就像有个美女躲在暗处有气无力地叫唤:“来呀,你快来呀……”,真是百爪挠心呐,把老子都快逼疯了。
▲走了狗屎运,终于找着她了。老子把你绑起来,看你还跑不跑。
不得不说这塞纳的产品还真的不错,掉在公路上弹这么远都没事儿,捡起来照样用。唯一的弱点就是座子不够结实。我那个卡扣变形了,经常要拨弄半天才卡得稳。妮达那个卡扣磨损得厉害,完全卡不稳了,轻轻一碰就掉。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事,一个月前塞纳公司有人给我发过一封邮件。他们像是看了我们的游记,知道我们的对讲机有问题,问明了具体情况后叫我们发个地址给他们,好给我们发新配件。这可是他们主动提出来的,其实我们的保质期都已经过了好长时间了。看来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是相当负责的,点个赞。
▲这路太颠了,只能站着骑,要不然屁股受不了。
弄好对讲机后已经是傍晚了,我们离开公路开始最后一段行程。我们今晚住的地方不在里萨尼,在厄尔切比,正好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边缘。这段路有15公里左右,紧挨着散发着撒哈拉气息的沙丘,没有铺装,也没有任何路标,非常颠簸,简直酷毙了。
▲看看这条搓衣板路有多厉害,把妮达的行李都颠掉了。幸亏不是我领骑,要不然损失惨重。
见妮达的行李掉了,我赶紧用对讲机让她停车。妮达见行李就掉在我脚边,说:“帮我捡一下吧!”经常看我游记的朋友都知道,我这个人但凡遇到这种情况耳朵就会突然不大好使,以为说的是“帮我拍张照吧!”,赶紧摆开架势。她瞟了我一眼,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怒气冲冲走过来自己捡了去。
▲走着走着,碎石渐渐变成了厚厚的沙。
▲在沙地里骑车妮达比我厉害
不是我媒人不怪怪吹手,确实是东西堆得有点多,重心高,还靠后,搞得我像玩杂技一样。尤其在沙地里更难控制,前轮拐来拐去,一个不小心就吧唧了。我躺在软软的沙子上,心想:“这么重的玩意儿靠我一人之力把它扶正绝无可能,还是厚着脸皮请妮达来帮忙吧。”
▲非要让我站在车车旁边照一张,这不是明显在报复吗。
▲爬起来走了两公里我把摩托车另一边也扔地上了,免得说我偏心。
我摔了两次,妮达一次都没有——2 : 0。倒不是说我们要比赛,但事实就是如此。妮达是个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从来没提过此事,有的只是关切之语:“没事吧?”。但我心如刀绞啊,怎么听怎么像是在说:“二比零哦,蠢货!”。
这一路上摔摔打打,你可能以为我很郁闷吧。错!甭提有多开心了。这里的景色太让人震撼了,金黄色的沙海绵延无尽啊。随着太阳越来越低,沙海的颜色也变得越来越深;随着夜色渐渐降临,沙海越发显得空旷辽远。这才是我们心中的摩洛哥,也只有这样的壮美才能算作不虚此行。
▲迷失在沙漠中
从我在网上收集到的地图来看,我们今晚住的地方离公路也就15公里的样子,可现在里程表上显示已经走了20公里依然没找到。这些房子看起来都一个样,也没个牌子什么的,根本不知道哪幢是。导航也没鸟用,目的地坐标倒是有,就是找不见路,到处是轮胎印。从导航划过的线路上看,我们好像一直在今晚驻地周围转圈圈。
▲妮达:“干脆就住这里吧,他们有骆驼。”
▲天降神兵
这个人是驻地派来接我们的。这一地区太复杂,只要有客人过来,他们都会派人出来寻,不然没几个人找得到。我的大鸟跟在他后面摇摇晃晃,像喝醉了似的,看着他那辆小巧轻便的车车自由自在的样子,真真是羡煞个人儿。
▲我们的驻地建在一个绿洲上,豪宅啊。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还是骑着摩托车来的,简直难以置信,我的脑子一时反应不过来,有点恍惚。周围全是巨大的沙丘,可惜今日已晚,来不及去亲近,只能挨到明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9#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5-5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沙丘的世界
这是我们酒店的卫星地图,正好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看见没,那些横七竖八的道道儿就是我们昨天走的路,从高空看一目了然,其实真要在地面上你就傻傻分不清了。这些道道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根本搞不清楚究竟通往何方。亏得我们的导航还是比较给力的,至少大方向没有搞错。
从这张卫星地图上看得很清楚,出了酒店后门便是沙丘,这篇游记也基本上说的是它们的了。
▲酒店外有露营的帐篷
听说要远涉到沙漠之中,置身于沙丘林立之间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撒哈拉日出。我们特地起了个大早,离太阳冲破地平线还有差不多一个小时呢。据说每天这个时候沙漠的色彩最为神奇。出门后走了一公里,发现两个巨大的沙山,爬上去一瞧,哇塞,沙海茫茫,根本感觉不到是在撒哈拉边缘。没必要再艰苦跋涉了,这里就是领略撒哈拉日出的好地方。出门前我还担心迷路,把导航装兜里,现在看来纯粹多此一举。
▲这里离酒店只有一公里,却满目黄沙,完全像是深入沙漠几百公里的模样。
▲这是风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
千变万化的沙丘,精美绝伦的图案,这些堪称鬼斧神工的杰作全是风的手笔。那些沙丘的背脊太好看了,我们在沙子里到处爬,想找一条和太阳光垂直且有着迷人曲线如刀锋般的锐边,要是迎风面刻着漂亮的图案就更好了。每每找到这样的沙丘,我们便小心翼翼,极力寻找正确方向,生怕在不恰当的位置留下脚印,破坏了镜头的美感。我乐在其中,全然忘却了在黄沙中奋力攀登的劳苦。
▲多漂亮的线条!连气儿都不敢喘大了,生怕把沙子震下来。
▲这色彩,这图案,这造型,我的天,真真儿是要了我的老命,幸好多带了块相机备用电池。
▲不知道有没有人用延时摄影技术把这些图案的形成过程拍下来,我好想看。
▲乐不思蜀
▲我希望翱翔在天上,不想在这么漂亮的地方留下脚印,当然了,理解为我不想走路了也可以。
▲这花纹,实在是美啊,害得我起码拍了一百多张照片。
▲准备回酒店,远处那一小块绿洲便是。
▲一到酒店,就赶紧把撒哈拉送我们的东西还给了它。
▲摩洛哥的汤姆
▲摩洛哥的喜羊羊
你可能以为这些羊捅了马蜂窝,被追得屁滚尿流?非也,它们是被酒店工作人员赶跑的,因为他们偷吃露台上的植物。那些东西可不是给它们准备的点心,是用来拴着客人的心的。
▲酒店外这个巨大的沙丘也是四驱爱好者们的天堂
摩洛哥境内数一数二的沙丘都聚集在厄尔切比这里,高达150米的大个子多的是。“厄尔”在阿拉伯语中就是“沙丘之地”的意思,这里有着方圆两百公里的沙丘。而且据说只有厄尔切比的沙丘才是橘黄色的,正是这诱人的独特色彩引得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在露台上悠闲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越野摩托的轰鸣,赶紧跑出来看看。
右边那位叫贾科莫,以前是个越野赛车手,现在开了家公司,专门做与摩旅有关的生意。左边那个叫詹卢卡,意大利人,很幸运,他得到了摩洛哥前国手一对一的强化培训。他们只是碰巧经过我们住的这个酒店,想进来吃点东西,方才有幸一会。
我们的终极梦想之一便是骑着越野摩托在沙丘上纵横驰骋,于是便问贾科莫这几天有没有时间帮我们实现这一梦想。结果人家很遗憾地告诉我们,甭说这几天,就是这几个月都没时间,人家的日程早就排满了。他在说这话的时候我分明能听到他憋在肚子里的笑声。我×。有些东西随心而动是极好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有些东西最好还是早做安排为是,想一出是一出是不行的。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跟贾科莫要了邮箱地址。很快这个邮箱地址便有了用武之地。
▲羡慕嫉妒恨
我们万分羡慕地看着他俩穿戴整齐,重新跨上摩托,轰着油门朝沙丘飞驰而去。我抱着相机跟在他们后面,兴奋得像一条看到肉骨头的狗,拼命地跑呀跑,一直跑到他们完全消失在我的视线之中才心有不甘地停下脚步。为了弥补心灵上的创伤,我们订了一个沙丘上的骆驼之旅,准备去柏柏尔人的帐篷里住一宿。聊甚于无嘛。
▲哇!骆驼耶!
我兴奋得很,想拍骆驼的脚趾头,可它们就是不站起来,弄得老子心急火燎的。妮达转身恶狠狠地对我说:“你这个蠢货,要是再敢在游记中开“骆驼趾”这种玩笑,小心你的皮!”哼,关你屁事啊。
友情提示:闷骚的老外喜欢用“骆驼趾”来形容美女在穿紧身裤的时候那个东西若隐若现的样子。
▲瞧瞧,脸都笑烂了。我敢打赌,要是她的油箱包够大,肯定要把这只蠢货装进去带走。
▲瞧瞧,那只蠢货一脸懵逼,肯定没搞懂这个女人在干嘛。
这张照片拍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拍了,从东南方向涌来了一大片乌云。订这个骆驼之旅前其实看过天气预报,是说有雨,但我们想着,这可是撒哈拉大沙漠呢,世界上最为干燥的地区之一,雨不可能跟着我们到这里来吧。事实胜于雄辩,现在不仅乌云滚滚,还起风了,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
我和妮达大眼瞪小眼,又和面前这排骆驼小眼瞪大眼,不知如何是好。我们真的不想在滂沱大雨中骑着这群蠢货在沙漠中溜达,也不想在寒冷潮湿的露天坝里头睡觉,更不想让我心爱的相机一无所获,拍撒哈拉日落可是我们订这趟旅行的根本原因。要不退订吧?关键是咋样退才倍儿有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0#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5-9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骆驼之旅
▲撒哈拉沙漠年均降雨量只有25毫米,从昨晚那场“大……雨”来看应该没差。
一听说我们要求取消预定的骆驼之旅,酒店的人显得不大高兴,连拉带拽地劝我们去迎接暴风雨的来临。我们赶忙解释,不是完全取消,只是改到明天再去,这样一来还可以在你们这个昂贵的沙漠度假酒店里多住一晚。他们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立刻转怒为喜。
我查了一下,撒哈拉的年均降水量只有25毫米,但主要指的是东部地区,个别地方甚至还不到25毫米。我们住的地方属于西部,这里的年均降水量要大一些,有100毫米左右,要不然酒店周围也不会有绿洲。即便100毫米也很少,看来不是因为我们招惹了老龙王,主要还是运气不好。
昨晚我们没去,有两个德国人捡了个漏。今早回来说,玩倒是挺好玩,就是没看到日落,而且全程雨衣不离身。太好了,幸亏我们获得了调整行程的自由,只是这自由的代价有点大。
昨夜满天的乌云虽然还没有完全散尽,不过相比之下天气已经好多了,但愿今天能看到美丽的日落。我们要去的地方不远,就在酒店外面那个大沙丘的另一边,绕过去就到了,估计比昨天上午我们去过的那个位置远不了多少,毕竟只过一夜嘛。但是!今天是骑骆驼去的哦。
除了骑着骆驼一夜游之外呢,还有骑着骆驼三日游的,可以深入沙漠很远。不过从昨天上午我们的体会来看,不管是三天还是一个小时都差不了多少,同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样能感受到撒哈拉沙漠的壮阔。
▲这种是单峰骆驼,背上只有一个大包。
我们的导游叫赛义德,也是酒店的工作人员。他把昨天那两匹骆驼又给牵来了,还刻意把和妮达亲近过的那匹给了她。这一趟就我们三人,真是太好了,路上可以随时停下来拍照,想拍多久就拍多久,用不着顾及别人的感受。
▲赛义德靠舌头发出的声音和骆驼交流
骆驼都是导游租来的,拐个弯我们就发现有个出租骆驼的地方。这些骆驼都受过统一训练,听到舌头弹出的声音便会跟着走,这样随便哪个人都能驾驭得了。这两匹骆驼好像不大一样,只要赛义德松开缰绳它们就会跑去吃草,任他赛义德把舌头弹肿了也不回头。也不知是赛义德不会骆驼语言呢,还是这两个家伙肚子饿了。
其实骑骆驼和骑摩托没什么差别,不信请看:
▲妮达现在表演的就是个高速压弯姿势,屁股往外挪,膝盖往下沉,吊在一边,这叫 knee down。
▲下骆驼的时候务必紧紧抓住,否则就是个倒栽冲,这叫 High side,一个能开瓢的摔车姿势。
我们对赛义德说,我们想要多拍些照片。他说:“这沟沟里能拍到啥好照片。瞧见没,那个沙丘是这一带最高的沙丘,在那上面拍夕阳再好不过了。骆驼是上不去的,我看你俩身体倍儿棒,爬上去应该没啥问题。”
▲看过《龙珠Z》的朋友才搞得懂这个动作的意思
▲沙漠里还能打电话?!
赛义德出生于厄尔切比,世代为农,现住在离此70公里的伊尔富德,他在酒店的工作主要是教游客们怎样过柏柏尔人的生活。这家伙很善解人意,一听说我们喜欢拍照,便立刻改变行程,彻底满足了我们的兴趣爱好。
▲赛义德像摩托车手一样玩着特技先去营地了,留下我们呼哧呼哧地攀登他说的那个最高峰。
▲路上赛义德遇到他的同事也带着两名游客爬沙丘去
▲奋勇攀登,冲向山顶,占领最佳位置。看见没,左边山下便是我们今晚过夜的那个露营地。
▲虽然很累,但越爬风景越壮美,值了。
▲先前看到的那两个游客也在奋勇攀登,那个沙丘显然小很多,我们以胜利者的姿态居高临下他们。
▲日落前后这两个小时是领略撒哈拉的最佳时机
虽说红日高照之时撒哈拉也有着绚烂的色彩,但总有种铅华洗尽之感,总觉得缺点层次,不够丰满。早晚就不同了,斜斜的阳光把沙丘的丽影投射到地上,如同一把把展开的扇子;橘黄的色彩也更加艳丽了,像火焰一般熊熊燃烧,让人叹为观止。
▲夕阳正从远方的地平线上徐徐坠落,这样的好时机妮达岂能放过。
▲高高的沙丘之上,我和妮达独享着落日最后的辉煌,多么奇妙的时刻。
欣赏完日落该回营地去了。沙丘很陡,我们连滚带爬往下冲,每走一步都会引发一次小小的雪崩。下来比上去可容易多了,也好玩多了。
▲回到营地的首要大事就是脱鞋倒沙
▲好香啊,忍不住偷偷溜进厨房里看了一眼。
营地里有个国际旅游团,有加拿大人、德国人,还有几个澳大利亚人,见他们面带善意,我们便混了进去,共同分享摩洛哥的旅行经历。听了他们的行程安排之后,我暗自得意。我们可以自己选线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份自由,不得意都不行。
▲晚饭后,赛义德和其他几个导游纷纷拿出摩洛哥传统鼓,准备来一段。
鼓在使用前要先放在火边烤一烤,把皮子烤软了打起来轻松些,声音也更悦耳。
▲围着篝火听柏柏尔民乐
大家围着篝火不停地打着鼓,不停地唱着歌,没有酒精的刺激竟然如此兴奋异常,令我大为惊讶。欢声笑语一直持续到深夜。我和妮达年纪大了,熬不过他们,只得先回帐篷休息。沙漠里夜晚的温度会降至零度以下,好在有着密不透风的帐篷,有着厚厚的床垫,加上带去的衣服也不少,所以并不成冷着我们。
▲才五点钟呃,卧槽。
刚睡下没两个小时就被导游叫醒了,催促着上骆驼,赶着看日出。赛义德把我们拉到一边,神秘兮兮地说要带我们另外去个地方,那里才是看日出的圣地,只是骆驼上不去,只能靠我们自己的两条腿。这种特殊待遇我喜欢。
▲我们爬向更高的沙丘,把旅游团踩在了脚下。
▲太阳还没起床,我们在打发时间。
▲朝阳慢慢地从地平线上升起,撒哈拉渐渐亮丽起来,像是有人往余烬里添了一把柴。
▲就像国歌即将奏响一样,我们站了起来,踮起脚跟,伸长脖子,想尽快看到太阳庄严升起的那一刻。
▲在朝阳温暖的簇拥下心满意足地下山找大部队去也
回到坐旅游大巴的那群游人中,我们显摆了好一阵,迎来多少羡慕的目光,和着这旭日的温暖,那种感觉就一个字——爽翻天!☺
▲前面空着的那两匹骆驼是我们的,为什么不骑呢,主要是为了多拍点这种逆光的照片。
▲耳边传来驼铃声声
▲骆驼趾……嘻嘻嘻……
妮达,本人郑重声明,这不是在开愚蠢低级的玩笑,主要是想向摩友们宣扬一个科学道理。骆驼的脚为何这么丰满,这么诱人,下面还有两块毛茸茸的大肉垫,因为骆驼很重,沙子很软,不长成这样就得陷进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1#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5-11 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峡谷行
这撒哈拉边上的住宿太贵了,要是便宜点也许还能多住一段时间。骑着骆驼回到酒店后我们立刻换成了摩托车,离开沙漠向摩洛哥腹地进发。
▲没了起伏的沙丘,显得空旷辽远。
我们没有原路返回,另外走了条路。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地形,有戈壁,有草原,当然也有沙地。那些沙地路段整得我胆战心惊、冷汗直流,拼了老命也要保持住车子的平衡,我可不想输给妮达。好容易熬到铺装路面,居然一次没摔,0-0,平局,长出一口气。
▲回到主路
▲又见里萨尼,殊途同归,只不过这次是从北边经过大门而已。
▲一路西行,前往另一种大城市里萨尼。
▲路过一处遗迹,停车去瞧了瞧。
▲此遗迹在廷吉尔
这处遗迹应该不是很重要,好像有人非法占用,旁边堆着好多建筑材料。虽然已是残垣断壁,但在蓝天的映衬下颜色依然非常好看。
▲这个家伙也占到了块地盘,好开心。
▲点缀着棕榈树的沙漠风光
▲抛开那些大城市和古城,这样的小镇才是真实的摩洛哥。
▲吃饭时间
昨天和我们一起骑骆驼玩的那个旅游团和我们是同时出发的,而且方向也相同,这一路上像比赛似的,你追我赶,交替领先。旅游公司和当地那些商店餐馆是有业务往来的,导游必须得把游客带到这些地方去消费。游客别无选择,再高的价格也只能忍着。我们就不一样了,吃的都是当地人吃的饭馆,价格实惠;而且想在哪儿吃就在哪儿吃,自由得很。
▲我们走的是廷吉尔北边的一条路,见这个地方可以俯瞰整个廷吉尔便停了下来。摩旅就这么自在。
▲这块绿荫便是廷吉尔绿洲
廷吉尔绿洲很长,绿草和棕榈树伴着我们走过了50公里的路,廷吉尔正好处于绿洲的中间位置。就在我们俯瞰廷吉尔的时候,偶遇一个来自德国的摩友,叫大卫,骑着一辆 F700GS。他的行李很简单,他说这样便于在旷野中尽情撒欢。看看自己堆积如山的东西,再想想在沙地上狼狈的样子,此刻除了羡慕也无可奈何了。
▲大家都是一路人自然聊得到一起
▲发现一个偷偷搭便车的家伙
▲廷吉尔之北很多这样的小镇
▲妮达发现,各个地方的人穿着打扮都不一样。比如这里的人外面穿的是白色长袍,
而且还披在一个肩膀上,也不知道是为了时尚呢,还是因为宗教信仰。
▲进山了
▲图瓦峡谷,也可能叫托德拉峡谷,不重要。
离开廷吉尔往北走不上几公里便进了峡谷之中,路顺着谷底弯来绕去。峡谷很深,如刀削斧劈一般,气势磅礴,曾几何时应该有条大河从这里奔涌而过,如今只剩下涓涓细流。我们经过的时节冰雪早已化尽,连涓涓细流也不曾看见,唯有满是石头的干涸河床而已。
▲峡谷绵延几公里,气贯长虹。
橘黄色的岩石好漂亮,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举步维艰。突然想起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来。
▲山羊们不服气,非要和妮达赛一场。
▲这里是峡谷最窄的地方,也是摊贩云集之地。
▲来得不是时候,有点暗淡。要是在正午时分,阳光晒到谷底,这张照片定会光彩夺目。
▲再往北走,路况变得很差,也许是因为鲜有游客敢于越过那个最狭窄地段的缘故。
往西有条土路可以从图瓦峡谷直接到 达德斯峡谷。由于天色已晚,加上天气预报说几小时后有雨,我们决定回去走大道前往达德斯峡谷。
▲在达德斯峡谷外寻路
又要下雨了,毕竟天气好的时候摩旅才是真的爽歪歪。是等两天雨停了再走呢?还是硬着头皮冒雨前行呢?好难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2#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5-13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15日 星期天 继续损失
达德斯峡谷是图瓦峡谷的孪生姐妹,相距不远,骑车一个小时就到了。昨晚我们在离达德斯峡谷不远的布马恩过夜。下了一夜雨,原以为就此结束了,没曾想天气预报说今天还将有阵雨,看来得把雨衣准备好了。
▲在酒店修车成了常态
妮达的前胎有点跑气,隔两三天就得补气。现在妮达的轮胎漏气,坐垫进水,虽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眼见着我们的装备一件件土崩瓦解,这心啊,哇凉哇凉的。
▲去达德斯峡谷的路上
▲山谷中的小村落,如诗如画。
▲一个古老的城堡正在凋零
他们把从达德斯山谷横穿而过的这条路称之为“千堡之路”,意思是有很多很多古城堡。这些城堡都是柏柏尔人为了避免自己被侵略者杀戮才建的。
▲妮达的GS也来凑热闹
▲妮达一心扑在这些弯弯绕绕的路上
▲达德斯峡谷的发卡弯
毫不吝啬地说,达德斯峡谷的路堪称我们进入摩洛哥以来最棒的路,平坦的柏油路面毫无颠簸之苦,在美若仙境的景色中九转回环叫人如何思蜀?今天虽然乌云密布,好在天老爷是条汉子,一直忍着没哭出来,让我们得以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幸福时光。
▲遇到这样的景致不停能行么?
▲山坡上的岩石长得好怪
▲达德斯峡谷
▲最窄的地方
▲此处不留影,哪有留影处?
▲钻进一家卖摩洛哥美食的餐馆吃了顿午饭
正吃着饭呢,天老爷突然就变脸了,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看来这雨又盯上我们了。我特别讨厌穿雨衣,裹得像根香肠似的,很不舒服。我这新买的骑行服,领子本来就很厚,要是再加上毛衣、雨衣、加热衣的话,把个脖子勒得……我跟你说,连气儿都喘不过来。不是我爱吐槽,这路上买的东西质量就是差,和我们出发时的那些装备比起来差远了。要是网购方便就好了。
▲快到瓦尔扎扎特雨才停了,但并没有云开雾散。
我们打算在瓦尔扎扎特呆两天,歇口气。进城这件事我们是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福兹和梅克内斯给我们的痛苦经历还历历在目。为了减轻痛苦,我们在离古城区远远的地方找了个住处。
瓦尔扎扎特号称撒哈拉沙漠的门户。从东往西走也许称得上是门户,像我们这样从北往南走只能算是后门。不过吸引我的倒不是门不门户的问题,主要是听说《权力的游戏》里面的渊凯城就在这儿。
▲车停在酒店外面
他们说,车就停在大堂外面吧,没人偷。既这么说,那就停在那儿吧,还省了停车费呢。第二天起来发现,车倒是还在,我锁后轮的钢缆锁不见了。实在是搞不懂,费力吧唧地偷把锁干什么,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怎么会有人干。害得我又得买把锁,烦人劲儿。
▲只要有空地就有足球比赛
离古城区远点这个想法看来是对了,没人骚扰,可以尽情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要是在游客云集的地方根本做不到。酒店旁边有个集市,每周日上午赶集。那里就看不到游客,是个了解当地人日常生活的好地方。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坐车来的,有骑摩托来的,也有走路来的,很快市场就热闹起来。
▲市场里的商品玲琅满目,有各种吃的,有各式穿的,……,花样繁多,一时也说不过来。
▲塔吉锅
集市显得乱糟糟的,远不及大城市中那些古城区里的市场井然有序。看到有空位,摊贩们就去支个摊。卖家具的还搭个棚什么的,卖小玩意儿的则把毯子往沙地上一扔,将商品往上一撒即可。这才像是当地人正真购物的地方,这才是真实的摩洛哥,我喜欢。游走在集市上也没人拉着你兜售东西,很自在。
▲卖各种豆的
▲卖二手货的!有钢缆锁吗?
▲银器好是好看,太贵。
▲找点便宜货
▲一盆一盆的橄榄
▲水果摊
▲这种花花绿绿的东西很容易让妮达沦陷
从这两天的体会来看,远离城市里的旅游景点是个英明伟大的决定,和当地人混在一起的感觉非常之酸爽,只是不知道下一站会不会延续这样的美好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3#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5-19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之间~ 发表于 2019-5-13 20:12
写的真好,男的是华人,女的是白人,我看标题以为是两位外籍人

女的原籍克罗地亚人,移民加拿大。男的父母是马来西亚人,出生于英国,移民加拿大,文中都有提及,就是没说过自己的祖先是华人,倒是提过会用粤语数1到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4#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5-19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见者有份
怀着忐忑与好奇,我们朝马拉喀什奔去。
我们对马拉喀什这座城市早有耳闻,游客在说,书上在写,歌里在唱,把它传得神乎其神,这次倒是要看看到底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摩洛哥的大城市里那些对游客死缠难打的手段我们已经领教过了,用痛苦不堪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现在要去的可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旅游城市,真不敢想象到时候会陷入怎样的糟糕境地。
▲我很享受被塔吉锅包围的感觉
要到马拉喀什,首先得翻过阿特拉斯山脉。上次我们从东部靠近撒哈拉大沙漠的位置翻越过这座山脉,那一段叫作中阿特拉斯山。这次要翻越的这段叫作大阿特拉斯山,过去之后便是马拉喀什平原。
▲阿特拉斯山脉上白雪皑皑
▲我们越爬越高,离阿特拉斯山脉也越来越近。
▲我们走的这条弯弯曲曲的路叫提什卡山口公路
越往上走温度越低,云也越来越厚,能见度越来越差。到了海拔2200米的山口处时温度也降至零度以下,加上空气中的湿气重得像水雾一般,实在是挺不住了,只得把雨衣也翻出来穿上。
▲冷死了
▲和当初翻越中阿特拉斯山一样,在这里也看到好多狗,应该也是被猫赶出城外的。
妮达觉得这些狗很可怜,翻箱倒柜找了半天才找到了一点花生酱。花生酱可是妮达的最爱,平常都舍不得吃,可这些狗好像不大领情,它们围着瓶子转圈圈,伸出鼻子东嗅嗅西嗅嗅,就是不动嘴。妮达只好找了根棍儿,挑出一点,递到一条胆子大些的狗面前让它品尝品尝。好蠢的家伙,难怪被猫赶出了城。
▲来呀,你们不是很喜欢花生酱吗?
▲这个家伙识货,叼着瓶子一溜烟跑了。
▲贡献了一瓶花生酱之后,我们轻装简从,继续穿着雨衣走过山口,
▲走过提什卡山口公路绵延不绝的发卡弯,
▲走过马拉喀什平原。平原上的阳光灿烂了不少,身上却不怎么暖和。
到马拉喀什这一路上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发生,暂且略过不提。且说到了马拉喀什后,本打算住老城区外面,然后再花一天时间骑车进去狂露天市场,这样就可以避开那些“皮条客”们的纠缠,结果发现外面的酒店比老城区贵得多。也许是因为新城区里的酒店大都是商务人士常去的地方,人家拿着公款吃喝哪有嫌贵的道理,像我们这种穷人还是回老城区去的好,和那些背包客打成一片才适合我们的身份。
像往常一样,车只能停在老城区的城墙外,还是由妮达负责看车,我进去找地儿。和往常不一样的是,这次由于是临时定的酒店,没搞到酒店的精确坐标,导航用不上,只能靠谷歌地图。在摩洛哥这些迷宫似的老城区里靠只能精确到一万米的谷歌地图去找一个屁股大的地儿根本不可能,所以本人很快蒙圈便再正常不过了。不得已,只好请一个正在等生意的“皮条客”帮忙。
我请的这个“皮条客”很年轻,也许是个新手,转了几大圈也没找到地儿,于是伸手拦下了一个骑摩托的人,他好像知道怎么走。此人示意我坐他后座上,我果断拒绝了,只是跟在摩托车后面走。酒店应该就在附近,我可不愿花那冤枉钱坐着一辆破摩托兜风。果不其然,走了大概几百米便到了。我跟先前请他带路的那个人结了帐,他转身就走了,留下那个骑摩托的家伙扑闪着两只大眼睛满怀期待地望着我。
在马拉喀什又领教到了一种新型骗局,我将其命名为“见者有份”。只要你和一个人有生意往来,这个人就会尽其所能,找一大堆人来帮你排忧解难,然后坐等你掏腰包,人人都得有份儿。想得美!我对那个骑摩托的人摇摇头,说:“追你的朋友去吧,找他要钱才是正理,我和你没有任何瓜葛。”他一听,立刻摆出一副很愤怒的模样,也许是装腔作势想逼我就范,也许是眼见精心策划的骗局败露了觉得很恼火。真是糟糕透顶伤心欲绝啊。
▲再次投身到摩洛哥老城区的角力中
我俩的心情都很糟糕,那些“皮条客”把我们搞得身心俱疲,连酒店大门都不愿踏出一步。那我们费心劳神地跑到这里来做什么呢?思虑再三,终于还是鼓足勇气走出了酒店大门。
▲巴尔迪宫巨大的庭院
来马拉喀什首先要去的就是巴尔迪宫,正好就在我们住的酒店外面。此宫殿建于16世纪晚期,据说仅仅是为了庆祝摩洛哥战胜葡萄牙才大兴土木的,你说搞笑不搞笑。
▲宫殿里的一个塔顶上住着两个财神
▲小财神已经诞生,老财神便飞走了。
▲露个脸,证明也曾到此一游。
▲一阵微风扫过,池中的倒影差点就支离破碎了。
▲集市上卖的铜灯
▲法蒂玛之手
在阿拉伯语中,“法蒂玛”是“五”的意思,用张开的一只手表示。这个符号在艺术品和珠宝首饰中用得比较多,有吉祥的寓意,意思是法蒂玛之手挡住邪恶之眼。
▲这座清真寺也不让进,只能站在门外远观。里面装饰得相当富丽堂皇。
▲市场里的耍蛇人
我们逛的这个露天市场位于老城区中央广场,在马拉喀什排行老大。这里经常有耍蛇人,我们很想拍一下蛇被施了魔法之后的样子,于是问吹唢呐那个人要多少钱,旁边那位开口说要10迪拉姆。可以,成交。
▲这条蛇寒光闪闪,像是用某种有生命的金属制作的一样。
吹唢呐那个人示意我靠近点,并开始不停地踢那条蛇,一心想着把它赶到一个方便我拍照的位置,根本不顾我的死活。我才没那么傻呢,不管那条蛇是无毒的还是被拨掉了毒牙,躲得远远的要紧。拍照我用长焦镜头就是了,何必冒那风险。而且我觉得那个人应该没什么法术,那条蛇看起来既没有被催眠,也没有被施以魔法,精神得很。
▲这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没胆再靠近了。
拍完照,我递过去10迪拉姆。和吹唢呐一起的那个人接过去起身走掉了,迅速消失在人群中。哎~呀!难道又遇上“见者有份”了?我看了看吹唢呐那个人摊开的手方才确信,没错儿,确实又遇上了。我坚定地摇了摇头,也转身走掉了。
在此我郑重发誓,以后再理这些高声叫卖的街头小贩和“皮条客”们我就是**。他们这种“见者有份”的坏习惯就是游客给惯出来的,我才不会助长这种歪风邪气呢。我敢肯定,待会儿那个走掉的人一定会回来给他钱的。
▲特意选了一家豪华餐厅,本以为能吃到正宗的塔吉锅,结果吃了一嘴葡萄干。
▲等生意上门
▲趴在窗台上看稀奇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爱好
▲戴这种帽子是柏柏尔男人的传统
到最后也没见着马拉喀什有什么神奇之处,和摩洛哥其它老城区比起来好像也没啥区别,反倒是让我们彻底厌倦了蜚声海内外的摩洛哥古城和集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5#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5-21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哥@ 发表于 2019-5-19 15:18
天天上来看有没有更新。。。,感谢楼主。

天天更新有点难,不过我会尽力快些。谢谢您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6#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5-21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2月21日 星期六 会爬树的山羊
当初从欧洲千辛万苦地跑过来,就是想在非洲沙漠里暴晒一番,结果在摩洛哥这三周时间里,哪天不是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在和一个导游聊天中偶然得知,现在这个时节最暖和的地方是位于西海岸的阿加迪尔。我们打算不辞劳苦,再次翻越主阿特拉斯山脉去寻找温暖。拜拜了您那,马拉喀什!
▲路是大家的,这和马力大小无关。
▲在一个小村庄里品尝塔吉锅。誓要找到最正宗的塔吉锅!
我们沿着R203公路往西南方向而去。午饭后,很快就到了恩菲斯山谷。这里不仅仅风景大美,关键是这段路让我们对R203充满期待。
▲大美啊!
▲看妮达这身厚厚的衣服就知道有多冷了
▲这弯弯的路笑烂了我们的脸
▲很多这样的小村庄散落在路旁,安静祥和。
▲棕榈树变成了仙人掌
▲开始爬山了
翻越海拔2000米的主阿特拉斯山脉这段 R203 叫作 Tizi n'Test。这段路常常直上直下,像过山车,围绕着悬崖峭壁弯来绕去,令人十分舒畅,只是可惜了路边的美景无暇顾及。
▲路在山腰上盘旋,居高临下,抬抬眼皮便是“天苍苍野茫茫”般的雄浑辽阔。
▲差点撞到了妮达的脑袋瓜子
▲又被山谷中的美景绊住了
下山途中,气温越升越高,等到了加油站,已经攀升到了20几度,逼得我们不得不脱掉裹着身上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只留下了T恤和网眼骑行服。有好长时间没穿得这么清凉了,感觉真是棒棒哒。
▲意外的礼物
在阿加迪尔郊外,有一辆小车不紧不慢地跟着我们。这种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摩洛哥的公路上骑着这么一大坨东西跑来跑去确实像个怪物。等红灯的时候,车里的一位乘客摇下车窗跟我们打招呼。他讲的是英语,而且还是加拿大英语哦,O(∩_∩)O哈哈~。
赶忙靠边停车,开始天南海北地闲聊。此人叫亚辛,现居密西沙加,就在多伦多郊外的一个城市,来摩洛哥探亲。他是个生意人,把摩洛哥的橙子运到加拿大卖。正好车里有样品,于是就一人给了一个。
不仅给了我们吃的,还给了我们讲加拿大英语的机会,这样的好人实在是难得。
▲早饭后在旅店里无所事事
▲阿加迪尔是个海滨度假胜地,岸边的高档宾馆鳞次节比。
1960年的一场大地震将原来的阿加迪尔彻底摧毁,现在看到的阿加迪尔是在原址几公里外重建的。当时请了大量著名建筑师参与重建,把这座城市搞得非常现代,完全看不到这个古老国度昔日的影子。
▲这里一年到头温暖如春,自然也成了度假天堂。
▲海滩上也有端庄的一面
摩洛哥还算是个比较开放的穆斯林国家,这里的人对妇女的穿着和行为比那些极端的穆斯林国家要宽松许多,因此我们才得以在海滩上看到比基尼和长袍共舞的和谐场面。不过在海滩之外最好还是收敛些,不要轻易挑战别人的容忍极限。几天前在马拉喀什的集市上就看见三个英国女孩穿着凉鞋和超短裙满世界溜达,根本没注意到周围人的惊讶和不满。
▲在海风中飘扬的摩洛哥国旗
整日价待在海滩上不挪窝,领教了这么长时间的寒冷天气也该享受享受温暖的阳光了。可惜已经在下一个要去的地方定了酒店,没办法在这里多作停留,未免有些许遗憾,早知道这里这么舒坦就该多留点时间。
▲这是阿加迪尔郊外的一个小镇,我们行至这里吃的午饭。
▲这里的海鲜简直了
原以为阿加迪尔就已经很好了,还想着有朝一日重返这一带的时候再去小住几日呢。等往北走了几公里后才发现,真正适合小住几日的地方是那些远离阿加迪尔的小镇,除了布满岩石的如诗画般的海岸以外,少了几许迎合西方口味的商业气息更对我们的胃口。
▲我们被大西洋的狂风吹得东倒西歪
▲在一段从内陆切过去的路上看到了不同寻常的一幕
早就听朋友讲过,说摩洛哥的山羊会爬树,搞得我们心痒痒,自从来到摩洛哥后就一直在找,今天终于在快到索维拉的时候有幸见到了一大群攀爬高手。阿甘果是这一地区的特产,山羊们特爱吃,看着它们爬到树上去啃果子的呆样儿,差点没把我们笑岔气了。
▲这些山羊灵活得很,有些甚至能爬到树梢上去。
我跟你说,可别小看了这些山羊,这个地方的经济都得靠它们支撑着。摩洛哥阿甘油知道吗?可是个好东西,既可以美容,又可以做菜,在摩洛哥不管是大超市还是街边摊,都有在卖。那你知道阿甘油是怎么来的吗?当然是用阿甘果里面的种子提出来。那你知道种子是怎么得来的吗?山羊吃了果子之后拉出来的。反正我们不打算买阿甘油。
▲有些树枝也不怎么粗,却能承受几只山羊的重量,看起来这些山羊不是很肥。
▲连骆驼也跑来凑热闹
▲我爬到树上想看个究竟,那些山羊好像很不喜欢,纷纷逃到其它树上去了。看到没,我腋下有一只。
我排出几粒阿甘果种子之后便回到摩托车上,继续探索西海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7#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5-24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三 最后一弹
一个月的保险快到期了,我们也在有条不紊地撤离摩洛哥。
我们在阴沉沉的天空下抵达了索维拉。新城区的酒店太贵,我们只好再次委曲求全,在让人很不快的老城区定了个房间。还是老一套,妮达在城墙外负责看车,我进去对付那些恼人的“皮条客”,找到预定的宾馆。这段时间,不管是和人打交道,还是找地方,我都一马当先冲锋陷阵,谁叫本人的法语水平高人一筹呢,可几周下来已开始略显厌倦了。
▲和摩洛哥其他古城不同,索维拉的港口码头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我们打算在这里住两天,喘口气,然后一鼓作气离开摩洛哥。岸边海鸥云集,好像沿岸的海鸥全都被咸咸的海风带到了这里。它们或围着渔船盘旋,或在餐桌旁徘徊,希望得到一点点奖赏。
▲还在建造中的船
▲停在古城墙外的这些小船也许更能代表索维拉质朴的一面
▲仔细查看进港的船只
▲船一只只排起来,秩序井然。
▲大哥,不好意思啊,没东西给你吃。
既然又到了海边,何不再吃一顿海鲜大餐呢。码头上就有一家海鲜餐馆,主要卖贝类,都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非常新鲜。过去一看,发现居然没有标价,毫无疑问,这又是当地人敲游客竹杠的法子。肚子虽然有些饿,我们还是先忍着,在门口转悠,看看其他客人讲价。搞清楚价钱之后我们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一个小二热情地跑过来。我问:“多少钱一位?”他说:“1000迪拉姆。”相当于100美元,靠,我们转身便走。小二立刻满脸堆笑:“开玩笑的,200迪拉姆。”为了公平起见,我多要了些贝类,又要了些很贵的章鱼和鳗鱼。小二答应了我们才坐下来。
等上菜的时候又有很多食客涌进来。听见一些本地人跟他们砍价,居然砍到了100迪拉姆,我的心顿时掉进了冰窟里。我们的砍价水平实在是太臭了。结果这一顿海鲜大餐吃得索然无味。

▲既然住在了古城里,不去走走也说不过去。
▲这个古城虽然没有费斯和马拉喀什那么大,不过很有代表性。
从索维拉开始便转向内陆,沿着中央大道一路高速往北进发。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之后,果断放弃了卡萨布兰卡,选择住在一个小些的城市里。
▲在拉巴特郊外看到一片盛开的迎春花。妮达在干嘛呢?
▲又在直播
▲到丹吉尔之前的最后一站
据我们的调查,丹吉尔这个地方很糟糕,没人对它有好印象,当初我们来的时候就特地避开了它。不过现在避不开了,特雷弗要来摩洛哥摩旅,他现在就住在那儿,我们要赶过去和他见一面。
那丹吉尔究竟有多糟糕呢?待会儿见分晓……
▲在狭窄的老城区街道上奋力找停车位,突遇一个长长的丧葬队伍,只得让道。
刚进城,在一个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几个小子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想偷妮达绑在后面的行李,幸亏我及时发现,他们才恢溜溜地走了。到了特雷弗住的那家宾馆,正碰见他和停车场的伙计吵得不可开交。据说是那个家伙不地道,蒙了他不少钱财。
摩洛哥这帮“皮条客”我们见识过不少,尽管为了钱财无所不用其极,但基本上都不敢越雷池一步。丹吉尔这帮人就不一样了,胆可肥了,不仅对游客恶语相向,而且还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我很同情特雷弗,才刚到摩洛哥就朝此当头一棒,对这个国家的印象还好得了吗。我们幸运些,当初做过些调查研究,第一站选择去舍夫沙万,过了两天美好生活。
为了庆祝久别重逢这一盛事,特雷弗拿出了走私过来的美酒。在这个禁酒的国家已经待了一个月了,酒瘾早已严重泛滥,我们聚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好不快活。看来冒险进入丹吉尔还是值得的。
▲篝筹交错畅谈峥嵘岁月
特雷弗这个人有点阴魂不散,走到哪里都能撞见他。第一次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由 horizons unlimited 组织的聚会上,第二次是从巴拿马坐铁老鼠横渡加勒比海前往哥伦比亚的船上,第三次是在克罗地亚的时候邀请他来和我们住过几天,第四次是在法国他租了一栋别墅回报了我们的恩情。这世界未免也太小了些!
摩友见面免不了分享路上见闻、走过的线路什么的,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分享硬盘。长途旅行者基本上都会带一个移动硬盘,里面装满了音乐、电影、电视节目之类,大家一旦碰上便会互通有无,在摩圈中这早已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流动餐车在北美很流行,这里也有,不过卖的是蜗牛。
车顶上装饰着几只蜗牛,眼睛发着光,颇有阴森恐怖之感。桌上放着几个巨大的盆,银子做的,光可鉴人。食客们纷纷把蜗牛壳吐到盆里,叮当作响,煞是有趣。
▲第二天一早特雷弗就动身探索摩洛哥去了
▲我们则继续东进,前往丹吉尔麦德港。
如果不是要和特雷弗见面,我们肯定会绕过丹吉尔,直奔港口走人了。丹吉尔是个港口城市,那些豪华游轮最喜欢停靠这里,导致摩洛哥各地的混混儿全都云集于此,想从那些钱包鼓鼓囊囊的游客那里捞点偏财。游轮停靠时间一般都非常短,即使被偷了也没人报案,这么短的时间即便是福尔摩斯在世也破不了案。
当然了,这样一个肮脏的地方也代表不了这个国家。我想起了到墨西哥后的第一个城市恩塞纳达,也是个停靠游轮的港口城市,当时就听得那些过来人说千万别去那个地方,你会对这个国家失望透顶的。这个丹吉尔完全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就在我们捆扎行李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个家伙拿着一包酷似牛至的东西想卖给我,说是大麻。我没理他。他显得很气愤,责问道:“你们这些游客来摩洛哥搓锤子啊?!”不对啊,大哥,应该这样说才对:“我们这些游客费心劳神地跑来丹吉尔搓锤子啊?!”
尽管最后这座城市让我们如同吃了只苍蝇,尽管受够了古城里的那些为生活所迫的“皮条客”们的纠缠,但我们仍然没有对摩洛哥感到失望,这个美丽的国度仍将深深留在我们心里。
▲再见,猫咪!
▲再见,非洲!
自从圣诞节在西班牙被普拉来的美女勾搭上以后就一直马不停蹄,累得很,早就该停下来好好休息休息了。我们决定了,找个地方休整一段时间,等欧洲大地春暖花开了再继续浪迹天涯也不迟。所以就只能暂别了,朋友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8#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9-13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欧洲第一步
到现在整整两个周了,妮达捧着电子书整天窝在沙发里一动不动,要是半天不摁一下翻页按钮,我就得走过去摸摸她的脉搏看看还在跳没有。我们又回到了上次过圣诞节租的那间公寓,在卡莱利亚,紧挨着巴塞罗那。和大风搏斗了几个月,累得很,车不想骑,路不想走,反正就是不想动。
两周前,渡船把我们倒在阳光灿烂的巴塞罗那港,再次投入欧洲宽阔的怀抱,这不是重点,关键是又回到了讲西班牙语的土地上,妮达又可以尽情跟别人白话了,我也终于卸下了和人打交道的重任。我们的计划就是呆在一个熟悉的地方休养生息,待到来年冰雪消融之后才爬出来继续未完的旅程。
一般来说妮达只需要歇几天就会坐卧不安,不出去瞎逛会要了她的小命。这回好像挺意外,都两周了,她除了偶尔出去买点必要的东西之外就没怎么动过。说句实话,我也不想挪窝,不过我们开了个小会,就去留的利弊进行了一番研究。虽说不管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还没有100%的恢复,不过就这么坐着等也好像很无趣……啥?天气预报令人欢欣鼓舞,问题是我们还没准备好继续前进呢。那要多长时间才能准备好呢?不知道。我们承认,能影响我们的远远不止一个季节,而是一年四季。
或许我们应该打起精神来,否则怕是要困在这个小小的温柔乡里直到炎炎夏日渐渐远去。
▲沿着比利牛斯山东部边缘骑行,往年这个时节定然白雪皑皑。
我们迫不及待要在后视镜里跟卡莱利亚第二次挥手告别,可惜被捆扎行李这件极其繁琐的工作给耽误了不少时间。巴塞罗那这个地方真是好啊,阳光灿烂,温暖如春,等到了法国西南边境,看到满天的乌云热烈欢迎我们的时候才发现被误导了——欧洲的天气可全不像巴塞罗那那么心旷神怡。更糟心的事情还不是天气,是语言。离开了西班牙语区,妮达又只能闭嘴,和人沟通的事情再次得由我来担当。唉,哪儿说理去。
就这么急匆匆地离开西班牙到底是凶是吉,说实话,我俩也不知道,骑驴看账本——走着瞧呗。
▲法国南部这些光溜溜的葡萄树想告诉我们什么?
▲还有这个雨中静卧的城堡
▲去年由于天气原因错过了卡尔卡松,所以决定去一趟,结果还是遇到下雨。
卡尔卡松城堡位于法国西南部一个山头上,周围全是漫无边际的葡萄园。此堡始建于中世纪,气势磅礴,看起来很像是从迪士尼童话电影中搬过来的。照年头来说,应该是迪士尼抄袭人家的才对。站在城堡中顺着高墙望出去,翻滚的乌云让你误以为头顶上装有一面魔镜,问问它,也许能告诉你谁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要是气预报能稍微准确些就好了,我们其实没什么别的要求。
▲法国的旅游胜地中,卡尔卡松的名气仅次于埃菲尔铁塔。
▲城堡里全是纪念品商店和昂贵的餐厅
法国南部有道名叫“豆焖肉”的传统菜肴,就是把猪肉和白豆放在砂锅里一阵乱炖,城堡里头的餐馆几乎家家都有卖。我们挨家挨户看了个遍,口水湿了前襟,无奈囊中羞涩,最后只得去一家小卖部买点吃的喝的回旅馆胡乱填饱肚皮了事。这欧洲的物价真特么高,好怀念摩洛哥。发再多恼骚也没什么鸟用,慢慢适应吧。
▲美得无与伦比
我们注意到法国南部还有个大不同。这里的司机很悠闲,不像意大利司机那么狂野,交通秩序也没有摩洛哥那么混乱不堪。他们基本上不会超速行驶,大家都好像没啥急事要办。是个骑行的好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里一旦超速就会罚得你倾家荡产,我倒很想试试,反正我们的安大略车牌摄像头拿它没办法。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一来我们也没啥急事要办,二来下过冻雨的路面滑得很,胳膊腿儿要紧。
▲这个石像鬼竖着耳朵想听清楚我们成天在嘀咕些什么
知道石像鬼是干什么的吗?这个东西普罗大众叫它“石像鬼”,在建筑学上称之为“滴水嘴”,领雨水的,免得下雨的时候屋檐水淋到墙壁。它的喉咙就是下水道,雨水从喉咙里喷出来,再从嘴里流到地上。法语中的“滴水嘴”这个单词源自拉丁语的“喉咙”,听起来很像是在说“漱口”,看起来更像是在漱口。要是这个怪物没有喷水的功能,那它就纯粹是个装饰品,在建筑学上就不应该叫“滴水嘴”,应该叫“寄生虫”。
▲这个也是寄生虫
圣纳泽尔大教堂藏匿在壁垒森严的城堡高墙之内,趴在上面的这些“寄生虫”是我们在卡尔卡松最感兴趣的东西。既然进了教堂,敬献给天神的蜡烛还是要拍的,这也是我一贯的作风。
▲圣纳泽尔大教堂
▲彩色玻璃
▲玫瑰窗
▲还有这些长……得不得了的椅子我也很喜欢
▲有些帅哥蹲在外面当保安
▲一团紫烟飘过来挡住了阳光

▲幸福沿街走,留下快乐的脚印一串串。
▲今天既不是周末也不是假期,城堡里的游客却基本上都是法国人。
▲瞭望台视野开阔,举目千万里,引得美女们流连忘返,不思归去。
重返欧洲后我们想要干的事情很多,这些不过是前菜,只是这天气,还有我们继续前进的精神头是不是都到位了呢?不知道,也许有点操之过急也不一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9#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9-14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哥@ 发表于 2019-9-13 15:38
兄弟。居然还有啊?太高兴了。你这个翻译贴我是第三次看了!推介给你好多朋友欣赏。

感谢你的辛苦付出 ...

长着呢,才刚过半。开始三四十篇发在了摩托吧,没转过来,懒,不知你晓得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00#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9-9-14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琳 发表于 2019-9-14 02:07
有钱人的大作。

也算不得有钱人吧,为了这趟摩旅人家把房子都卖了,至多也就算是酷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5-4 21: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