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maomao40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南中国摩旅与易经杂谈(全程连载结束)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2621#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密《推背图》(17)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155.png (47.13 KB, 下载次数: 71)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155.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22#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历史背景:    宋太祖建立宋朝以后,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又以杯酒释兵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太祖死后,其弟宋太宗赵炅即位。他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太宗死后,其子宋真宗赵恒(968—1022)即位。他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     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真宗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本象就是讲述这一历史事件。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227.png (56.29 KB, 下载次数: 67)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22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23#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卦为「师」,下坎上坤。    师卦本义就是兵战。地下有深水,正是澶渊的「渊」字之意,澶州又称澶渊之城。    本卦为「地势临渊之象,以寡服众之意」,正附合寇准力排众议,强谏真宗出征之举。    卦的大象为「养兵聚众,出师攻伐之象」,本卦对于争端:「宜进不宜退,内心虽忧,但得贵人之助」。与真宗亲征相符。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317.png (83.34 KB, 下载次数: 67)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31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24#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 图中河对岸面正面的汉人是宋真宗,颇具天子威仪。    河这边的胡人指入侵的契丹人。   由于宋真宗亲临前线,宋兵士气大振,上下齐心,屡屡破敌。契丹方面心虚而不敢再战,主动请和。    这就是图中的胡人向汉人官员模样的人恭手之所指。但是真宗虽胜,每年仍送契丹每年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求双方和解,共同发展经济。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357.png (5.32 KB, 下载次数: 75)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35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25#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
【声赫赫 干戈息】:   在皇帝的督战下,宋军赫赫呼声,声震数十里,契丹人气馁求和,真宗为边境和平的长久之宜,同意停战议和。 【扫边氛 奠邦邑】:   通过议和,扫平了宋边境之战火,奠定了边疆的安宁。    澶渊议和后,辽、宋结盟,并保持了120年的边境和平。


[color=rgba(62, 62, 62, 0.8)]
  【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    为击退契丹兵,宋真宗亲征渡黄河,将士见后欢呼万岁,声震数十里。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完全女」:指「寇准」的「寇」字。指在宰相寇准的运筹下取得澶州守卫战的胜利,在真宗力主议和时,寇准又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立下奇功。    真宗在澶州行宫又召见了曹利用,授以谈判底线。即每年给辽国银绢100万两/匹。守候在宫外的寇准拦住了曹利用,以杀头威胁,把底线定为30万两。    曹在敌营置生死于度外,拒不割让一寸国土,还收回了瀛、莫二州的主权,双方以30万两岁币达修好结盟。    曹议和后回见到真宗,伸出三个指头暗示,真宗误以为是300万,大惊,但也只好认了。后来真宗知道是30万,大喜过望,视为奇功。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434.png (2.22 KB, 下载次数: 83)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43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26#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密《推背图》(18)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624.png (47.13 KB, 下载次数: 60)

微信图片_2019041509462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27#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历史背景:    宋真宗(公元968~1022年),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宋太宗第3子。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55岁。    宋真宗不但是个不错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个重情义的男人。他二十岁左右邂逅京城卖艺女子刘娥。两人虽情投意合,但是因女子身份低微而不为太宗所容。只好真宗只好将刘藏于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不时私会。就这样偷偷摸摸过了十五年。    至道三年,宋太宗病逝,遗诏传位于赵恒。    当年真宗赵恒奉父皇命娶的王妃潘氏,婚后六年潘氏便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郭氏。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而此时的刘娥,已非昔日击鼗的小妹,她长年幽居时决心辅佐夫君,于是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落得才华出众。    赵恒于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虽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刘氏,很快把刘氏接入宫里。景德元年(1004年)的正月,封刘氏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    当时,郭皇后之下,只有刘美人最为尊。这时的刘氏,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氏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才智出众,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    景德四年(1007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逝。真宗心里虽然很想立刘氏为后,但是她既无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们都不赞同,反而要求册立十四岁的才人沈氏为皇后。沈才人虽然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才入宫的,然而她出身高贵,是宰相沈伦的孙女。真宗不悦,索性让后位空缺,不谈立后之事。    然刘氏虽然长年受宠,却没有怀孕过。她身边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梦到仙人下降为子,真宗和刘氏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但是一出生就被抱到刘氏那里,也因此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认刘氏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刘氏怀孕,册封为修仪,皇子虽然是刘氏的儿子,刘氏却没有亲自抚养,而是交给杨婕妤抚养。赵受益的生母李氏封为崇阳县君(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一事)。    不久,李氏又生下一女,晋封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这也代表真宗对李氏有一定重视,而且刘氏对李氏完全无意加害)。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认命薄无福,终其一生,都并未与儿子相认。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一月,真宗晋封刘修仪为德妃,并给百官加官进爵,册后礼仪一应从简,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十二月丁亥,四十四岁的刘氏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身为皇后的刘氏,却从不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氏。    天禧四年二月(1020年),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氏处置。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氏裁决政事的权力。     虽然刘氏贵为皇后,又不是太子生母,却对他却视若己出,克尽母职,根本不是旁人所能离间。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氏处理政务。    然而丁谓想独揽大权,欺上瞒下,以为刘太后是女子无见识,刘太后虽然当初因为后位不稳培植他,多年下来早已查知丁谓的不法举动,此时更是怒不可竭,决心除掉他。当年六月,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被诛,丁谓罢相贬谪。丁谓被贬后,刘太后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听政。    本象就是讲刘太后垂帘听政之事。

微信图片_20190415102249.png (86.23 KB, 下载次数: 74)

微信图片_2019041510224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28#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 卦为“艮”,上下两部分都是艮,指山。    艮卦为止。意指刘太后懂得进退,深明大义。历史上垂帘听政之事好几出,但最后因为对权力的贪欲,都酿成大祸。    卦为“重山关锁之象”大象:“宜止不宜进,阻塞之象”。指章献垂帘听政期间,作为一介妇人,能保守治国,直至仁宗成年后,让他才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微信图片_20190415102634.png (25.22 KB, 下载次数: 65)

微信图片_2019041510263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29#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图中正坐的妇人显然喻指刘太后。而旁边的犬,当指仁宗。    因为古时称儿为“犬子”,更何况仁宗生于1010年属狗。    仁宗直到刘太后去世才亲政,14~24岁期间虽为皇帝,但无权,依附于刘太后,用图中犬蜷伏于妇人足下来比喻

微信图片_20190415102718.png (5.52 KB, 下载次数: 46)

微信图片_20190415102718.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30#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天下之母】:   指宋仁宗养母刘太后,即垂帘听政辅佐仁宗的章献太后。 【金刀伏兔】:   “兔”:兔为卯,与“金刀”合“劉”。意指养母姓刘。 【三八之年 治安巩固】:    虽然刘太后掌权日久,心里也不太愿意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氏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氏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刘太后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程琳曾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太后见后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太后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    二月乙巳日,皇太后刘氏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    仪式结束后,刘太后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   3乘8为24,是指刘太后去世时,仁宗正好24岁亲政。    本句指刘太后去世,仁宗亲政,国家治理安定,江山巩固。

微信图片_20190415102758.png (2.36 KB, 下载次数: 56)

微信图片_20190415102758.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31#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水旱频仍不是灾】:   指刘太后执政后,全国大兴水利,使水旱都不是大灾了。 【力扶幼主坐灵台】:   刘太后全力辅佐13岁的宋仁宗即位,没有发生权臣欺主、陈桥兵变之类的事。【朝中又见钗光照】:    指刘太后在1022~1033年间,垂帘听政。 【宇内承平气象开】:   刘太后治国后,承平无战事,朝政清明,广开言论。为圣明天下的和平景象。

微信图片_20190415102944.png (10.01 KB, 下载次数: 59)

微信图片_2019041510294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32#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密《推背图》(19)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106.png (47.13 KB, 下载次数: 60)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106.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33#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历史背景     易经中,木主仁。说的是在地球上,木是仁义的代表。因为地球上一切的能量来源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是地球上生灵的食物来源。    而“仁政”一直是中国传统中治国的最高理想。在宋仁宗之前,没有一个帝王能以“仁”为谥号或冠以“仁”。而宋仁宗生性恭俭仁恕,在位42年中对臣僚、对百姓比较宽恕仁厚。他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大家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繁荣。使宋朝达到一个科学文化文明发展的顶峰。    他之所以被历史学家称誉为“守成贤主”,主要体现在他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上,“澶渊之盟”主要历史意义在于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四十余年的战争,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使得北宋“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兵器),使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他在位期间虽然发生了与西夏之战,但因策略应对大致得当,双方互有胜负,西夏因连年征战国力难支,最后两国和谈,夏向宋称臣,宋则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史称“庆历和议”。由此,大宋又取得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尽管有种种外患内政上的问题,但仁宗一朝在治世,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颇有些盛世气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朝代。其根源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宽宏大量。赵匡胤统一中国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从未杀有功大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赵匡胤制定了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    到了宋仁宗赵祯继位,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极致。赵祯爱学习,崇拜儒家经典。他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了“四书”的先河。仁宗最大的优点就是宽容仁厚,能容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哪怕是对他私生活妄加非议,听了也从不挟愤报复。表现出这位帝王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任何时代,都比较少见。     他在位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士农乐业,文武忠良。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仁宗无子。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赵曙(宋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宝。1063年即位四年后去世。    1067年,英宗长子宋神宗赵顼即位。     由于对当时宋朝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有争议的改革家。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    这象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王绍。   王韶(1030年4月3日-1081年8月1日),是北宋名将。他足智多谋,富于韬略。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授新安主簿,迁建昌军司理参军。熙宁元年(1068年),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方略,为宋神宗所纳,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率军击溃羌人、西夏的军队,设置熙州,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累进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等职 ,官至枢密副使,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戏称之"三奇副使"。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贬知洪州,迁知鄂州。元丰四年(1081年),王韶去世,年五十二,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213.png (51.93 KB, 下载次数: 58)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21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34#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 卦为“贲”,音bi,下离上艮。   “贲”卦有“争妍斗丽”之象,暗喻宋神宗一心想建功立业,不听大臣劝谏,一意孤行任用王安石变法图强,以及准备不足,仓促攻伐西夏,以雪旧耻,结果大败。   “贲”卦大象为“日落西山,喻光明力量渐消,阴暗的力量扩大”。 正合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尽贬贤臣,小人(王安石变法阵营中多为急功近利的小人)兴起乱国之势;    这卦也合宋军欲灭西夏之象:起初连战连胜,不久便全军尽丧。   “贲”卦运势为“表面风光内里空虚,必须充实自己,凡事踏实,按部就班”。王安石变法,使得皇家暴富,理财成绩“极其显著”,是“表面风光”;宋军伐西夏,30多万大军声势赫赫——也是“表面风光”。王安石的新法,迅速从民间敛财,腐败官僚趁机盘剥,百姓倾家荡产者甚重,导致国力“内里空虚”。也如伐西夏之势:朝廷削弱武将权力,久不练兵,军事疲惫,各路元帅内部失和、扯后腿,都是“内里空虚”。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502.jpg (37.09 KB, 下载次数: 44)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5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35#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 卦为“贲”,音bi,下离上艮。   “贲”卦有“争妍斗丽”之象,暗喻宋神宗一心想建功立业,不听大臣劝谏,一意孤行任用王安石变法图强,以及准备不足,仓促攻伐西夏,以雪旧耻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632.png (64.12 KB, 下载次数: 52)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632.png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502.jpg (37.09 KB, 下载次数: 55)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5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36#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
图中有一个空亭子,亭盖代表“宀”宝盖儿头,下面四根木柱代表“木”,“宀”与“木”合而为“宋”。    空亭,代表当时的宋朝国力空虚。       图中亭下东南位置有藩篱,而西北无。藩篱喻指宋朝的边境。而西北空,喻指宋军进攻西夏,全军覆没,没了藩篱。


[color=rgba(62, 62, 62, 0.8)]
【众人嚚嚚 尽入其室】   “嚚”:音银,愚蠢而顽固,常用来形容人的奸诈、狡猾。正所谓官字两个口,身为臣子有4口却不能发声,所以又有唐人颜师古曰: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其室”:对应下文的“石”,指王安石一黨。    这里说的是北宋王安石变法一黨,其实多是臭名昭著的小人。 【百万雄师 头上一石】    在“王安石变法模式”之下,神宗征伐西夏,结果损兵百万。“石”:王安石。当时王安石向宋神宗力荐王韶的“平戎策”,结果神宗按照平戎策,开始有胜,但后来平戎(灭西夏)时,号称的“百万雄师”几乎尽没。“其室”:对应下文的“石”,指王安石一党。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733.png (19.2 KB, 下载次数: 68)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73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37#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朝用奇谋夕丧师】    “奇谋”:指王韶的“平戎策”三篇,被王安石称为奇谋。     “丧师”:指宋神宗攻伐西夏,军兵损失共50余万人。     这里指1068年,书生王韶向朝廷进献《平戎策》三篇,以渐次攻灭西夏。神宗1071~1073年启用王韶,王韶在西北实施“平戎策”的前期(朝用)战略的成果显赫。1081~1082年神宗再(夕)按“平戎策”之谋伐西夏时,结果大败。 【人民西北尽流离】   北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争,导致西北人民因战乱流离失所。 【韶华虽好春光老】   “韶华”: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这里的“韶”意指指谋臣王韶。   “春光老”:一语双关。春光老——春天将尽——那么就临近夏天——临夏,喻指兵临西夏;    同时,“春光老”又指王韶的“平戎策”,华而不实,不切合实际,最后导致宋兵大败。  【悔不深居坐殿墀】   “墀”:音池,漆过的地面,台阶之地,亦指台阶。本句指神宗后悔出兵西北,如果不出兵,在国内镇守宫廷,就不会损兵百万,导致元气大伤。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815.png (9.82 KB, 下载次数: 65)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815.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38#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密《推背图》(20)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907.png (47.13 KB, 下载次数: 66)

微信图片_2019041510390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39#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

微信图片_20190415104016.png (81.16 KB, 下载次数: 61)

微信图片_20190415104016.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40#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4-15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62, 62, 62, 0.8)]卦为“同人”,下离上乾。   “同人”卦为意思是“二人同心,合作共事”,正合蔡京父子“同心并同道”。    本卦运势:“上下皆和,又得长辈提拔”,正合蔡攸初期因为父亲蔡京,而且深受微宗崇信而得到提拔。“同人”本是“如意吉祥”之卦,但本象仅是“二人同心共事之意”,比喻蔡京父子乱权。“同人”卦在只取共事之意,而无吉祥之象。

微信图片_20190415104119.png (39.51 KB, 下载次数: 48)

微信图片_2019041510411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6-9 14: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