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耍耍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心丈量旅程--2个月摩旅单飞西部边陲2万公里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1461#
发表于 广东省 2016-6-17 03:54 | 只看该作者
又翻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62#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17 05:54 | 只看该作者

          翻海拔3699米青山垭口后,不知不觉上了柳格高速,所谓高速没达到双向6车道,之友、5个车道,没有封闭,来往车道多数没隔离,随时可以掉头转向。大柴旦下高速找了吃的。路太容易疲劳在高速路服务区休息一阵,遇上很多开小车出来游玩的,当然免不了对单飞的我一阵阵夸赞。

       外星人遗址在距德令哈西南边100公里处,在当地非常有名。遗址位于托素湖东边的白公山上,一个岩洞的周围。岩洞外散落着一些铁管、铁片似的东西,岩洞里有直径大小不一的铁管穿入山体,与岩石紧密吻合,就像将管子直接插入岩石一样,管子呈铁锈的褐红色。在岩洞外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石头都站立着,有些甚至立在旁边的湖中。当地有关机构把一些管片送到有色金属集团做测试,化验结果显示氧化铁的成份占30%以上,而且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的含量都比较大,说明管片年代久远,最奇的是其中有些元素根本没有化验出成份,这更增加了外星人遗址的神秘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63#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17 06:12 | 只看该作者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海子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今夜我也住在了德令哈,细雨蒙蒙的夜晚。一幕黑夜里的孤独,一处戈壁滩的荒凉,一个人的悲音不绝。除了死亡般的空寂,没有任何可以言说的东西。也许海子故意要在生命的过程中寻找到这样一种洗涤灵魂情感的鬼域。   当一个人恣肆汪洋的情感无处宣泄,只能在内心掀起狂潮的时候,这种折磨,于其留存于生命中燃起熊熊大火,煎熬原本就寂寞如秋的灵魂,不如让另一种境界取而代之,这种境界就是空寂。这是一种近乎自虐般的自我意识行为,让空寂完全占领身体,进而,从每一个毛孔渗透内心,达到灵与肉的完美统一。也在这个时候,生与死达成和谐。或者说,这正是生命进程中情感发挥到极致时,生对死亡的肯定和召示。“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这四句,已充分的说明了海子内心的寂寞是何等的巨大,这简直就是生命的黑洞,吞噬着一切。人生百味在这里不停的流失:幸福、失落、悲伤,爱情、亲情、友情等等,痛苦的时候,我连握住一滴泪水的力量都没有,在强大的自然和人类整体的愚昧面前,我一无所为,我发不出任何声音。这便是诗人想要告诉人们的真实意图。今夜的德令哈,在诗人内心深处,无疑正制造着无上的绝望,这座荒凉的城,这座让诗人真切体会了生不如死的境界的地方。每一秒钟都在吞噬着诗人的善良和博大的情怀。“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唯一的,最后的,”这是极端的表达,是人类目前所能发出的最绝望的呼声,是一切词语的尽头。在诗歌上,在生命中,在宇宙间,最后的,唯一的就是死亡的。也许诗人还没有把肉体和灵魂交给上帝,但这一夜悲音不止的吟唱,就决定了唯一的结局,海子将会在这一天,失去一切,失去诗歌、失去情感、也失去创作的才华。当然,这不是永久的失去,但是,这种空洞的弥展,侵蚀了诗人的灵魂。如同原本水草丰盛的湿地,突然在一片火海中枯竭全部的美。海子就是这样的一种资源,而寂寞和人与人之间因隔阂而产生的冷漠与不理解是绞杀诗人的极端的匕首,没日没夜的插在诗人心中最敏感的区域,无论是谁,也不可能长时间忍受这种精神上的折磨。   是的,能够写出《日记》这样诗歌的诗人,只有死亡,这篇看似充满性情的诗歌,事实上,才是诗人真正走向死亡的绝望。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诗人在物质上是富有的吗?不是,诗人是贫穷的,但是诗人也是坚强的,诗人的手里握着石头,诗人的品质也象石头。 品质不等于情感,全诗由一种极为细腻的情感织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诗人除了对抗着死亡之外,除了坚守自己石头般的信仰之外,诗人还能做什么呢?   “让胜利的胜利,今夜的青稞只属于他自己”,这是诗人的不彻底,之所以不彻底。我们不能责怪诗人。海子也是人,生活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形成的固执的意识形态下,海子就不可能完全脱离汉族人的气息,而独立于诗歌之上,所以,这句话,无疑是一种有气无力的陈述,以中国人特有的良心,在诗歌中完成最后一口呼吸。   一切都在生长,包括诗人内心的黑洞也在扩大着、扩大着,开始还是压迫思想和情感,最后就是完全的虚脱,甚至包括肉体本身的坍塌。诗人在仅有的意识下,游走于生死的幻境中无力自拨。姐姐,这个泛指,是一个无限温暖的称谓,当诗人内心呼唤着姐姐的时候,今夜,德令哈,唯一能够替诗人抵挡无边无际的寒冷的,这仅仅是这个词汇的模糊的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64#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7 11:25 | 只看该作者
         德令哈出来骑摩托车上高速路就不太顺利了,时不时被收费站工作人员赶下来,见多了就只有采取迂回战术、不愠不怒跟他们周旋了。茶卡盐湖管理很混乱的,看了那卫生就不想进去,只是来了还是去一趟了却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65#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7 11:35 | 只看该作者
          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附近。在茶卡盆地的南面有鄂拉山,北面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盆地东西长80km,宽30km,面积2400k㎡。茶卡盐湖位于茶卡盆地的西部,长15.8km,宽9.2km,面积154k㎡,湖面海拔3059m;盐湖的边缘呈放射状展布的茶卡河、莫河、小察汗乌苏河等河水入湖,在湖区东部泉水发育,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茶卡盐湖湖盆。盐湖的形成是由于灾难或地壳运动,青藏高原从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这块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一个,茶卡(qiǎ)湖内的盐几乎无穷无尽,因为雨水会将更多的盐从周围的山上带下。
       茶卡盐湖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向东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黄河。10~13万年左右发生了构造隆起,使得茶卡盐湖变成了内陆湖。与这里面积比青海湖小,年降雨量小,每年能注入到这里的水量特别少,加上这里蒸发又特别厉害,故能形成这个含盐量极高的盐湖。茶卡盐湖的湖水面积,水深明显受季节影响,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湖水属卤水型。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最厚处达9.68米,湖东南岸有长十几公里的玛亚纳河注入。其它注入盐湖的水流很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其它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需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早在公元前206~公元25年的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就已经知道采盐食用。《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仙海即今青海湖,盐池就是茶卡盐湖。《西宁府新志》上有过这样的记载:“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大约从乾隆二十八年(1763)开始,官方就已有组织地对盐湖进行大规模开采,并定有盐律。光绪三十 四年(1908),设立了丹噶尔厅盐局,标志着茶卡盐纳入了有序经营管理轨道。解放前,马步芳政权在这里设有盐场,每年生产近千吨原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66#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7 23:05 | 只看该作者
         由于2012年走青藏线时在青海湖边宿过一晚,这次打算就是路过,遇上了单飞的广州摩友。我要赶往湟中县,劝他在湖边多走走,可以在帐房旅馆体验一把。个人对湖边油菜花收费观景的看法是,风景区明码标价,自愿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很多是外地人来这里租地种花、食宿做生意的,并非想象中的本地农民。别人也花了本钱,聘了人工需要工资和追求的正当利润,换位思考一下该不该?!本地牧民在夏季多数还是游牧生活,在景区制造一些锦上添花的景观,开放式管理利润越来越薄,一年比一年少很多了,后面去看的会不会缩水?很难说!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67#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7 23:17 | 只看该作者
         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68#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7 23:30 | 只看该作者
         青海湖环湖自行车国际挑战赛、青海湖湟鱼洄游这些都让她已经红得发紫了。传说1000多年前,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她泪如泉涌。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还有的说,是当年东海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湖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了西海龙王。还有说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二郎神追赶到这里,二郎神非常口渴,就发现了这个神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69#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7 23:39 | 只看该作者
         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为中国古代昆仑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传说青海湖是其最大的瑶池,每年农历六月六西王母会在此设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内设有王母娘娘雕像屹立于青海湖畔,供游客瞻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70#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8 00:33 | 只看该作者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湖边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海拔最高为4877米,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日月山不仅有恢宏的历史意义,它还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义。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日山和月山上各修建了两座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经幡飘舞的亭子里面用碑文和壁画记录了公主入藏时的种种情景。山上是无数藏人用虔诚和信仰堆起的玛尼堆,石堆上插满了盘树虬枝。山下是文成公主庙,矗立着巍峨的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藏歌悠悠,牛羊如云,无数经幡和高昂的藏歌迎着日光漠风飘扬,表达出一代又一代人们对那美丽灵魂的深深崇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71#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8 00:44 | 只看该作者

         从日月山下来风起云涌后下起了小雨,高原带风小雨寒意阵阵,在翻越海拔3820米的湟中拉脊山口时,雾气腾腾,阴风惨惨,这里是藏人火葬的烧尸台,一排烧尸台上还残留着一些葬礼遗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72#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8 05:16 | 只看该作者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皇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皇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73#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8 05:31 | 只看该作者
         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
       塔尔寺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寺庙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时轮金刚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74#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8 05:42 | 只看该作者
         塔尔寺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 。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建筑群,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
       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 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75#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8 05:51 | 只看该作者
         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小金瓦寺又名为护法神殿。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骑的。三世达赖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下来,不久,马不食而死。后人把它当神马,和家神陈列供奉。
       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彩画细腻生动。殿内大柱都由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之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76#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8 06:06 | 只看该作者
         小花寺又名长寿佛殿,是为七世达速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故名长寿佛殿。它已形成一个小型院落。正面为硫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院内种有菩提树,树叶茂盛,浓荫蔽日,清洁优雅。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层层重叠,佛龛背景,雕木绘金。手工雕饰精湛细致,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结晶所在。其外形为二层代檐廊重檐歇山顶、屋顶四角翘起,斗拱精巧明快,犹如一幅优美的木雕画图。
       九间殿又称文殊菩萨殿,为汉式硬山顶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面积592平方米。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扩建。廊柱为藏式朱色八楞柱。整座大殿以三间为一单元,由北向南分别为狮子吼佛殿、文殊殿和宗喀巴殿。花寺又称祈寿殿,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系一独立的小庭院,殿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柱头梁枋都饰以飞禽、走兽、花卉、文纹,院墙饰琉璃砖雕。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十六罗汉和四大金刚等塑像。
       大拉浪由经堂、华门、牌坊3座殿堂组成,为汉藏合璧式建筑,是塔尔寺总法台的居住处,达赖、班禅曾驻跸于此。居巴扎仓(密宗学院)系藏式平顶建筑。曼巴扎仓、丁科扎仓属汉藏结合建筑。宝塔数十座,其中并列于寺前的8座如意宝塔,方座,瓶形塔身,尖顶,根据释迦牟尼一生重要经历和传说建成。 最后终于有了塔尔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77#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8 06:14 | 只看该作者
         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燃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衮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
       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其中最能体现塔尔寺各类组织完善的要算寺院庙会了。庙会既是僧侣的学经的好机会,又是他们娱乐的时间。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78#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8 06:24 | 只看该作者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倡建静房1座修禅。17年后的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复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第二次来青海,翌年春,由当地申中昂索从措卡请至塔尔寺。三世达赖向仁钦宗哲坚赞及当地申中、西纳、祁家、龙本、米纳等藏族部落昂索指示扩建塔尔寺,赐赠供奉佛像,并进行各种建寺仪式。从此,塔尔寺发展很快,先后建成达赖行宫、三世达赖灵塔殿、九间殿、依怙殿、释迦殿等。经四世达赖指示,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正月,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标志着塔尔寺成为格鲁派的正规寺院。
       从清康熙以来,朝廷向塔尔寺多次赐赠,有匾额、法器、佛像、经卷、佛塔等。该寺的阿嘉、赛赤、拉科、色多、香萨、西纳、却西等活佛系统,清时被封为呼图克图或诺们汗。其中,阿嘉、赛赤、拉科为驻京呼图克图,有的还当过北京雍和宫和山西五台山的掌印喇嘛。正是因为这些特殊原因,塔尔寺迅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蜚声国内外的六大寺院之一。现存塔尔寺总建筑9300余间,占地600余亩,殿堂25座,主要为大金瓦殿、大经堂、九间殿、小金瓦殿、花寺、大拉让、弥勒佛殿、释迦佛殿、依怙殿等。最盛时有僧侣3600多人,解放初期尚有 1983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79#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8 06:39 | 只看该作者
         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相传宗喀巴于藏历1357年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在雅隆地区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到处去讲经讲法,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别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他一生中的著作达170多卷。
       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1379年,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由于历史积累,该寺文物极为丰富,建筑、法器、佛像和文献藏书,使寺院成为一座艺术的宝库。该寺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研习佛学和藏族语言、文字、天文、历算、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创建该寺印经院,所印藏文经典及各种著述,畅销藏区各地。该寺于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分别举行4次全寺性的大型法会,称之为“四大观经”。届时,各地群众云集,规模盛大。另外,农历十月下旬有纪念宗喀巴圆寂的“燃灯五供节”和年终的送瘟神活动。
       1949年8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坐床典礼在塔尔寺隆重举行。同年10月,十世班禅从塔尔寺向毛泽东主席发出贺电,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塔尔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北京举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中央特邀十世班禅进京。十世班禅赴京,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湟中也逐渐形成了藏传佛教建筑修缮、法器制作、佛像塑造和维修等系列成熟产业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80#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16-6-18 06:47 | 只看该作者
         塔尔寺的壁画是各殿宇墙壁上的绘画。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颜料采用石质矿物,色彩鲜艳,经久不变。壁画画风属喇嘛教宗教画系,与汉画有些不同,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大多取材于佛经黄教诸密乘经典,画面情节属黄教内容,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
       酥油花就是用酥油(手工制成的黄油)跳板各色颜料而制成的油塑艺术品。相传酥油花源于西藏,唐文成公主与土蕃王松赞干布结亲时,曾从长安带去一尊佛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严寒的冬季,无鲜花献佛,信徒们为了表示敬意,就用酥油制成花,供奉于佛像前。从此相沿成了藏族人民的习俗。1594年,酥油花传到了塔尔寺,经该寺艺僧苦心钻研,使其在题材和工艺上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塔尔寺独有的一种高超的油塑艺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灯节时,艺僧将精心制作的酥油花在寺内展出,成为一年一度的寺内盛会。塔尔寺的艺僧匠师们把制作酥油花当成是一种修行,入冬后塔尔寺地区冰天雪地气温很低,做酥油花必须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匠师们体温传导的手温就容易把酥油花“熨”变型,制作场所不能升温烤火,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把手伸进专门准备的冰水里面去降温,在这样的要求和环境下几个月的艰苦卓绝劳动,当酥油花成品出来之时也是匠师们双手上肢残废之时。一代一代的塔尔寺艺僧匠师为之的付出,在藏传佛界每次让塔尔寺酥油花比赛中独占鳌头,在酥油花院瞻仰用空调低温保存下来的酥油花旷世杰作时,使用“膜拜”一词一点儿也不过分。
       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品种之一。它用各色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由于中间突起,有明显的立体感。本寺大经堂内悬挂有“十八罗汉”等堆绣艺术产品。堆绣包括刺绣和剪堆两种,其内容题材大多来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是该寺独创的传统艺术,是僧侣艺术的杰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5-21 13: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